自闭症知识五十问,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作者:五彩鹿培训 2017-10-23阅读:3717次

自闭症知识五十问--是五彩鹿的专家与老师经过多年经验积累而撰写,其解惑了家长们最为关心也最为常见的问题,相信是您快速了解自闭症相关知识的不二之选。

除此以外,我们已发布了《2014年中国自闭症现状报告》,翻译并合编了挪威心理学家、自闭症研究专家斯蒂芬的《扩大替代沟通导论》一书,还翻译出版了畅销书《1001个自闭儿养育秘诀》等书籍。

无论您是家长、特教行业的专家、老师或者想了解自闭症的人士,我们希望借以此篇常见问题可以让您全面的认识自闭症。

文章阅读需15分钟

自闭症知识五十问,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1. 问: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知识五十问,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答: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社会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2. 问:孤独症和自闭症有什么关系?

自闭症知识五十问,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答:“孤独症”和“自闭症”同为英文Autism 一词的中文译名,因地区不同而造成翻译词语的不同,没有区别。“孤独症”仅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较多;而“自闭症”的用法在港台地区和国际上比较普遍。

3. 问:自闭症的发病率如何?

自闭症知识五十问,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答:自闭症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据2014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美国疾病数据监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自闭症的发病率已经由2009年的1/88上升到1/68。

4. 问: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是什么?

答: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和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

5. 问:什么是社会交往障碍?

答: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的困难或交往技能缺失。在婴幼儿时期表现出来的是没有目光对视或目光追随,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响应,缺乏肢体语言,对同龄的儿童没有兴趣等。

6. 问:什么是语言和沟通障碍?

答:这常常是自闭症的孩子被带到医院求助的主要问题。孩子两三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语言不具备功能性;“鹦鹉学舌”;或者有的孩子什么都不会讲,只是偶尔发出无意义的声音。

7. 问:什么是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

答:指自闭症患儿的一些反复而机械性的行为或动作、活动和兴趣,或是固定的生活习惯,或是玩具的特殊玩法。如固定走一条路线,按照特定的方式将积木或者物品列成一排,或者对瓶瓶罐罐非玩具类的物品有特殊的嗜好等。

8. 问:自闭症患儿的症状是一样的吗?

答: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千差万别,但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困难,并有一些行为方面的刻板。

9. 问:对自闭症进行干预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我们要为孩子感知世界创造条件,从而使他们自己打开心门。”巴尔的摩市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自闭症及相关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丽贝卡•兰达说道,“干预越早,孩子就能获得越多学习体验,这将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发育。”

10.问:自闭症可以根治吗?

答:由于尚不明了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因此仍没有效果显著的医疗手段。从这一意义上讲自闭症目前属于无法治愈的疾病,也就是说自闭症将长期甚至终生伴随着患者。如果将“治疗”定义为并非仅指医学治疗,而是包括一切能够有效促使患儿病情好转,增强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及适应力的训练疗法,目前国际上各种类型的训练疗法则是名目繁多。

11.问:自闭症的病因是什么?

答:自闭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有研究证明遗传占有主导因素,是由综合因素造成。但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

12.问:孤独症与父母个性、文化程度、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有必然关系吗?

答:早先认为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大都是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经济条件较好,多从事科技、行政、工商企业、教师以及管理服务方面的职业。目前认为这可能与父母知识水平较高、经济条件较好者能较早识别患儿的问题并能及时求医有关,而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及经济条件并无必然的联系。

13.问:哪些原因容易引起小儿自闭症?

答:(1)多种病因:许多研究表明、自闭症常与某些疾病同时存在,如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肌营养不良、先天性风疹、苯丙酮尿症以及瞟呤代谢病等,因此,自闭症是一个多种病因或共病的神经综合征。

(2)遗传因素:部分患儿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对小儿自闭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同卵双生子同病率高达90%。

(3)脑器质性损害:如产伤、宫内窒息、中毒、感染等,15%~50%的患儿伴癫痫发作、脑电图异常、脑CT、磁共振有非特异性改变。有的伴有神经系统体征。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均可能与小儿自闭症发病有关。

(4)认知缺陷因素:有人提出了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关的学说,认为心理认知缺陷损害自闭症患儿对他人意图的理解能力,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常错误理解别人的行为。

14.问:自闭症儿童是弱智儿童吗?

答:弱智儿童通常是在各个方面的发育发展均比一般人迟缓,但发展的次序则基本保持正常。弱智儿童的智商有可测性,他们在感知、社会交往、兴趣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其智商成正比。自闭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有些甚至是智力超常。自闭症儿童由于社会性极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主动性方面远远低于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能准确测量自闭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15.问:自闭症与听障(失聪)的区别是什么?

答:听障儿童即我们常说的聋哑儿童,是因为个别感觉器官(听觉系统)受损所致。虽然他们因为失去听力而发生语言障碍(失去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但他们不会因此而失去主动观察、了解及与外界交往的兴趣。听障儿童会用身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其它工具努力与人交流与交往。虽然自闭症儿童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表现是“不说话”、“听而不闻”、“不理会外界的声音”,但他们的听觉系统基本上是完整的,只是因为大脑中枢系统的障碍使他们失去对外界正常反应的能力。同时自闭症儿童除了几乎不能使用语言进行交往外,他们的另一个特征是不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其它交流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交往。

16.问:自闭症与语言发育障碍有什么不同?

答: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在感知反应上无异常,与人和物的相处方式正常。能努力地用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有兴趣参与想象性的游戏或活动。孤独症儿童表现出严重的沟通障碍,与外界不适应,不介入,更无法参与集体、想象性的游戏和活动,对活动的规则完全忽视和不理解,对活动的结果不在乎,无兴趣,游离于群体之外。

17.问:自闭症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区别是什么?

答:儿童精神分裂症出现率男女相当,一般开始发病时期较迟,在幼儿时期发育是正常的,发病后表现出感知觉异常(幻听、幻视)和思维混乱(妄想与幻觉),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并与相应年龄行为的活动表现有明显异常和不协调。一般无智力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对于本病病程的延续及预后有重要影响。自闭症发病在36个月以内,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很少出现幻听、妄想症状。部分病例伴智力低下,心理社会因素对孤独症的病程影响不大。

18.问:自闭症与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的区别是什么?

答:孤独症儿童也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动作刻板古怪等表现症状,有时被误认为是多动症。但通过以下几点比较,应不难鉴别。首先,孤独症的症状显现较早;其次,孤独症儿童缺乏情感交往,喜欢独处,不合群,对非生物的东西(玩具、书本等)有特殊依恋;语言呆板、不清甚至不会说话,动作刻板离奇,有些对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常常不会跟随教导者的指示去关注事物,让人觉得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们却常常对某些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十分的专注,称为过度选择性的注意力。这些特征和多动症有较大区别。

19.问:孤独症就是性格孤僻吗?

答:研究表明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不是单纯心理方面的障碍。

20.问:孤独症是父母不称职造成的吗?

答:这种理论早已被推翻而且没有任何依据,事实上,孤独症是一种大脑发展障碍,不是父母教养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21.问:孤独症儿童就是认知能力低下,难教会吗?

答:孤独症儿童不仅跟一般儿童一样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最终融入社会。教育是一种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和回归社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2.问:自闭症孩子长大就没事了吗?

答:有些人认为孩子长大了孤独症自然就消失了,如果是出于心理安慰尚可以理解,如果是出于专业判断则是不负责任。观望和等待只会使你失去为孩子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宝贵的时间。

23.问:自闭症患儿没有情感吗?

答:自闭症的孩子不是没有情感,只是外界的事情不容易打动他们,能让他们笑或者哭的只有自己内心的世界,并且他们不会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对家长。

24.问: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吗?

答:据医学研究表明,自闭症患儿中仅有低于10%智力超常,大多数患儿的智力水平都要略低于正常孩子。因而,将自闭症患儿看成是一个天才的家长,应该注意,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5.问:头胎生出孤独症二胎也可能是孤独症吗?

答: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如果想继续要孩子,二胎自闭症的可能性会比其他的家庭风险大。这个几率大约是5%~15%。

26.问:自闭症的筛查方法是什么?

答:典型孤独症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目前在我国孤独症误诊率较高,原因主要在于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对孤独症缺乏认识;众多家庭存在着“孩子大些语言就会好”的观点。因此对于2~3岁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如果合并有非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行为均应该考虑孤独症的可能。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儿童行为观察和自闭症诊断量表的评定。

27.问:如何确定孩子患有自闭症呢?

答:首先,当发现您的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时,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般是由儿童精神科的医生进行诊断。有位美国精神科医生曾说过:“如果您的孩子在说话方面比别的孩子弱,首先怀疑他是否可能患有自闭症。”由于在自闭症的发病部位及致病因素方面还没有准确的实验数据及有效的检测工具,因此诊断的依据不是化验或仪器检测结果,而是根据幼儿异常的外在行为表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世界曾有近四十种诊断标准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两种标准体系逐步赢得了各国普遍的认可,它们是DSM和ICD。

28.问:自闭症的早期信号有什么?

答:一岁时还没有呀呀学语,不会指,不会用肢体语言表示需求;十六个月还不会发单音;两岁还不会发两个字的音节;对叫名字没有反应;语言和社交技能退步;没有目光对视;好像不知道玩具的正确玩法;将物体按照固定的方式排列;迷恋单一玩具或物品;不会笑;有时好像是听力有问题。

29.问:自闭症筛查的常用量表有什么?

答:常用量表有ABC量表和CARS量表,ABC量表为家长评定量表,共57个项目4级评分,53分疑诊,67分确诊;CARS量表为医生评定量表,共15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大于30分可以诊断为孤独症。

30.问: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心理量表(ABC)是怎么样的?

答:孤独症行为检核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本量表由Krug(1978)编制,共列出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症状表现57项,每项选择是与否的回答,对“是”的回答,按各项负荷分别给予1、2、3、4的评分。原作者研究提出筛查界限分为53分,而诊断分为67分以上,其阳性符合可达85%,两位评分者间一致性相关系数0.94,同一评分者先后评定的一致性为0.95,本表由家长或抚养人使用。

31.问:CARS量表是什么?

答:CARS量表是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经标准化了的量表,评分标准如下:总分低于30分:无孤独症;30-60分:有孤独症;其中30-37分:为轻到中度孤独症;37-60分:重度孤独症

32.问:CHAT量表是什么?

答: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是适合18个月以前孩子筛查的量表,其特异性尚可,但阳性率相对稍低,即高危儿童被诊断的可能性大,但非高危儿童尚不能排除孤独症的诊断。

33.问:孤独症儿童的诊断原则有哪些?

答:(1)诊断人员的多学科合作:孤独症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发展中的问题通常表现多样,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的侧重点往往不同,因此,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合作在孤独症的诊断中至关重要。

(2)诊断资料多途径收集:诊断孤独症除了需要上述人员的参与外,还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入手,从多个途径收集资料。首先是病史采集,诊断人员要了解可疑患儿的个人发育史、家族史、围产期史、免疫接种史、过敏史和儿童的教养环境等;其中患儿的个人发育史是病史采集的重点。诊断者要特别注意儿童早期社会情感、语言理解与表达、动作与机能等方面的发育状况与特点。与此相关的,还包括儿童已经接受过的干预训练及其效果;其次是全面的体格检查。进行体格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或发现孤独症的一些共患病症。检查内容可以是听力检查、脑电图、CT、MRI等手段检查是否存在脑损伤或癫痫等。

问:自闭症儿童评估流程有哪些?

答:转介→筛选→临床评估→专业团队评估→干预治疗方案。

34.问:自闭症的有效干预方法有哪些?

答:自闭症的有效干预方法有:前提法、行为法、幼儿综合行为训练、共同注意法、示范法、自然教育策略、同伴教育策略、中枢反应训练/教学、时间表、自我管理、 基于故事的干预法。

35.问:靠训练能“治愈”自闭症吗?

答:医学上所谓的“治愈”就是把病治好了,患儿不再有自闭症,导致自闭症的大脑异常结构完全消失,但是由于自闭症的致病原因不明,只能是长期的、不间断的干预训练,使大部分自闭症患者能够达到生活自理。但若是希望自闭症患者能够像正常的孩子那样上大学,从事各个方面的职业,完全没有生活上的障碍,仅仅限于少数的功能高的自闭症患者。

36.问:既然训练不能治愈自闭症,那训练还有意义吗?

答:教育训练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矫正作用不容忽视,国外成功的案例说明自闭症的治疗应该走“特殊教育”的道路。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何实行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好的结果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否则听之任之,自闭症儿童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出现更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与社会更加格格不入。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重要。

37.问:训练要进行多长时间呢?

答: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干预工程。训练不同于服药或手术,一个疗程或一个手术后明显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训练者有丰富的经验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几乎在他们成长的全部阶段都需要伴随有训练和支持。因此,家长首先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只要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您就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您以前认为不可能学会的东西,具备了您以前认为不可能具备的能力。

38.问:孤独症儿童有最佳训练时期吗?

答: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是越早越好,学龄前是最佳干预期。但对孩子的教育任何时间开始都不晚。

39.问:早期训练是属于治疗还是属于教育的范畴?

答:早期训练也可以称做早期教育,当医生给一个孩子作出孤独症诊断之后,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建议对孩子进行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训练(英文: Therapy)从方法上将更多地属于特殊教育的范畴。但从功能上讲,它有着帮助孤独症儿童减弱其它其症状表现及障碍程度的作用,因此在台湾也常被译做"疗育"。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法律规定,训练孤独症儿童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特殊教育的学历和资质。

40.问:自闭症只教不治能行吗?

答:对于自闭症儿童,其最大的障碍是社会交往障碍,包括语言交流障碍。他们常常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中和狭隘的兴趣中。由于目前对社会交往障碍还没有药物可治,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来社交能力,引导他们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到现实中来。虽然药物会对孤独症的伴随症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医疗手段能够代替教育训练的作用。所以,对于自闭症患儿的帮助还是以教育为主,药物为辅。

41.问:早期训练应早到什么时候呢?

答:早期训练应该是越早越好,有些孩子在两岁前就得到诊断,正确的方式是一旦出现症状或异常,就应该立刻进行干预,千万不要等待观望,以免耽误孩子的最佳干预期。

42.问:为孩子提供早期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答:若想让孤独症儿童尽早的得到早期的干预,早期识别是关键。要做到早期识别又取决于两个环节:医院和家长。

首先是医院的诊断能力。可以说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条件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在那里有多少患儿是在三岁之前就得到明确诊断。许多发展中的国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孩子很小时就发现异常,但在四处求医几年后才得知孩子患得是孤独症。因此建立儿科医生早期诊断体系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其二,对将要为人父母的人群提供识别发育障碍的基本常识。因为只有父母对问题敏感,他们才能把有问题的孩子送到医院检查。不少孤独症儿童父母在孩子三岁甚至更晚时才送其去医院诊治,被确诊为孤独症时,常痛心地说“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小时候完全正常呀!”这往往并不反映出真实情况,只是当孩子早期有表现时,父母由于缺乏有关信息和专家指点,未能觉察到问题罢了。

43.问: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早期训练应注意什么?

答:① 没有一种专门的“孤独症训练法”,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切入,首先涉及特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儿童发育发展心理学等。关键是训练者一定要有丰富的孤独症知识和丰富的临床训练经验。  

②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差异很大,所以训练方案必须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即因人而异。制定训练方案之前,被训练的儿童应经过专业工作者系统的观察与测试。  

③ 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④ 训练应在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有系统的进行。因为不适当的训练内容及学习要求,会给患儿带来因难并因遭到挫折的体验而退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用退缩回避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保护自己,逃避与别人进行学习的交往活动。  

  ⑤ 早期训练是促使孤独症患者生长正常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强调早期训练的有效性,往往会使人产生过高的期待和希望,从而低估了孤独症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严重性,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引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绝不是能在短时间内使有孤独症障碍的孩子步入正常轨道的灵丹妙药。

44.问:在哪里让孩子接受训练最好?

答: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与训练,一般分两种场合进行:  

①家庭训练 —— 在国外家庭训练由专业训练者到家庭中指导家长进行,他们可能是集体来,也可能分别来,至于每周来几次,要视孩子的需要及家庭居住的社会提供训练指导的能力而定。在美国,家庭训练的指导一般持续到孩子三岁为止。家庭训练可使家庭在专业训练者的指导下学会训练孩子的具体技巧,并使训练者了解该患儿的家庭环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家长和专业训练者在孩子的问题及进步方面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  

②专业训练 —— 专业训练指的是让孤独症儿童到专业训练机构参加训练。在国外,专业训练机构分设在普通学校、民办残障中心内,或是专为孤独症设置的训练机构,专业训练始于三岁,持续到六岁(学龄),专业训练就是早期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学前教育阶段。

45.问:家庭训练的前提有哪些?

答:在家庭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 家庭成员应了解有关孤独症的知识,了解孤独症儿童的一般性特点和自己孩子所独具的特点;

② 家庭成员应学习和掌握孤独症儿童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  

③ 按照由专业机构或人员为孩子制订的个别训练计划,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

④ 定期请专业人员对孩子评估。   

要具备①②两点,就需要家庭成员学习有关资料、参加关于孤独症知识的讲座、家长交流,参加训练技巧培训班等活动;要具备③④两点则需要孤独症儿童的家庭与专业训练机构及人员保持联系,将家庭训练置于专业指导之下,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46.问:孩子患自闭症,家长要持有什么心态?

答:孩子确诊自闭症后,家长要做的是接受事实,争取时间,开始训练。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促进他进步的环境。与其痛苦无奈,不如积极面对。对自闭症的治疗,我们坚持的是早发现早训练的原则。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开始的越早效果越好,且最佳训练期是3-6岁。因此,在确诊为自闭症或怀疑有自闭症倾向时,就要为孩子提供干预性的训练。

自闭症儿童家长要持有正确的心态和态度,面对孩子是自闭症这一实事,家长更应具备爱心、细心、警觉心、责任心,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关爱孩子。家长应有意识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

(1)注重培养正确的行为。

(2)注重对正确行为的奖励。

(3)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应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情景性,将训练贯穿于生活之中。积极的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而不是告诉他们不该怎么做,不要因为心存内疚,就一味宠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47.问:矫治自闭症孩子时应如何运用指令?

答: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是随时随地的,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期待孩子不断地做出正确反应时,训练者就要时刻注意和遵循发指令的一些原则。

(1)及时、适时:要让自闭症儿童对指令做出反应, 首先训练者是要让他们能听到指令,而自闭症儿童在训练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抓住他们注意力集中的瞬间发出指令。在他完成后立即给他喜欢的事物或活动作为强化。

(2)准确、扼要:多数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的理解上有障碍, 因此训练者要熟悉每个孩子的情况,了解个体的语言理解程度,在给予他们指令时选择最准确的语言和最合适的长度。自闭症儿童对语言概念的把握存在机械性,缺乏明确的内涵。所以发出的指令要准确扼要。

(3)有必要性:某些指令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当孩子不能掌握连续动作时,那每个分步动作指令就都有必要性,但当这个孩子已经能熟练地,连续地完成过程中的所有动作时,这些分步的指令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来判断我们指令的必要性。(4)可实现性:可实现性要求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做出反应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孩子能够做到正确的反应。例如:一个连剪刀都不会拿的孩子,在听到指令“剪个圆圈”对这个孩子来说是没有可实现性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无效指令”。而过多的无效指令会降低孩子对指令的反应速度以及对训练内容的兴趣。须注意的是,前面提到“不必要指令”也是一种无效指令。

48.问:怎样指导与同龄孩子进行游戏?

答:游戏对于人类学习是最自然的形式,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学习重要的社交技巧,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认知,如:颜色、形状、数字、文字……同时,游戏也可以让他们学习自信,建立与同龄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体育活动和游戏还可以增强儿童的体格发展。

要参与同龄儿童的游戏,首先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游戏技巧。家长可以仔细观察同龄儿童经常玩耍的游戏,将游戏的基本动作分解后教会孩子。在儿童掌握了基本游戏技能后,先由家长同孩子一起游戏,使孩子熟悉游戏规则,然后,再引入其他同龄的儿童一起游戏。

需要注意的几点:

a.选择游戏要适合孩子的能力;

b.游戏过程中的认知不能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要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c.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自己创造一些游戏,这样可能更适合自己的孩子,但要注意不断引入同龄的孩子一起参加;

d.在游戏中,家长要组织教学,在引入同龄儿童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习在集体游戏中应该完成的学习项目。

对于进入幼儿园的儿童,家长应保持与幼儿园老师有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参加游戏和活动的详细情况。

49.问:怎样鼓励引导儿童增加社会互动机会?

答:除了提高儿童的自理能力外,家长还应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包括让他们去帮助别人。这是家长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其实,提供机会让孩子帮助他人,也是教学中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儿童做事的过程中,增加儿童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此期间可以引导儿童的行为规范,增加他们与人的互助和沟通能力。在这方面,由于儿童的语言能力差异很大,所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b.依照儿童的能力设计教学场景,活动设置一定要简明并具有一定的游戏或趣味性;

c.家长对被孩子帮助的人要提前给予教学指导。

50.问:孩子只符合自闭症诊断标准的部分内容,那他是自闭症吗?

自闭症知识五十问,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答:自闭症是一个连续的谱系障碍。这就意味着自闭症患者在社会互动、沟通以及行为、智力水平方面有高有低。在这个谱系上,每一个孩子都各不相同,处于不同的点上。对于自闭症的诊断也并非要求达到自闭症诊断标准的所有的特征表现。若是孩子只符合自闭症诊断标准中的部分特征,建议家长也需要及早带着孩子到医院由医生确诊。此外,不要过分纠结于“孤独症”这个标签本身,只要存在相关发育障碍或迟缓时,就需要及早地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