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政平乱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牧野之战后,武王向上天和殷民宣布纣王罪状,正式宣布殷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为天子。但没过多久,武王去世,其儿子成王继位。当时成王才十几来岁,还无法有效管理这国家政权,于是为了确保周朝江山稳固,周公就被推选出来辅佐幼君。
周公从小就是多才多艺,在文王在位时期,他是众多兄弟中最孝顺的一个,等到武王继位更是忠心辅佐,而被尊称为“元圣”。当年西周攻进朝歌时,对于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成了一个难题。
武王拿不定主意就询问了太公姜子牙及其他辅臣,得到要么把商人统统杀掉或杀掉一些有罪之人的主意。武王感觉都不靠谱,统统杀掉这招太狠有失德心,而杀有罪之人,很难鉴定谁有罪、谁无罪,如果一个个审,要审到猴年马月了,反而会弄得人心惶惶。
最后周公给武王出了个主意,放商人一条生路,让他们原来该干嘛的干嘛去,该住哪里的还是住哪里,然后争取他们当中有影响力的、有仁德的人,慢慢得对他们进行分化和瓦解。如此一来,不但不会激起他们的反抗之心,而且还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武王听后感觉甚好,于是就依计把原来商的土地分成三块,分别由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管理,也就是历史上说的“三监”。武王灭商二年后,由于日夜操劳,患病而死,而成王幼小,有意传位于周公,周公坚决不受,最后由他儿子成王继位,周公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周公处理政务废寝忘食,亲力亲为,还礼贤下士注重人才,收到了天下贤士的爱戴,很多人为愿意为他效劳。古诗有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正是说此。
虽然周公兢兢业业治理国家,但是涉及到国家的最高权力问题,还是有人会有想法。周公以弟弟的资格摄政,虽无可厚非,但在他前面的还有排行老三的管叔。周公是老是,所以周公称王,管叔就有意见。
于是,管叔为了争权就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在商灭亡后第三年,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先对成王表忠心,化解与成王之间的嫌隙,后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收伏殷之遗民,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五十多个国家,将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成王三年东征,不仅巩固了疆土,而且拓展了疆域,并将土地大量的分给了同姓诸侯,这样周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为东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了。周公东征象疾风骤雨席卷了大河下游,搅动了原有民族部落的格局,促进了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
周公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周成王把国都迁到成周洛邑(今洛阳)。同时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商朝贵族即“殷顽民”迁居洛邑,派召公在洛邑驻兵八师,对他们加强监督。
洛邑建都后,周公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七十一个封国,把武王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功臣,分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制礼作乐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谋划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礼”强调的是“别”;“乐”的作用是“和”。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礼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尊卑贵贱的区分,即宗法制,进一步讲是继承制的确立。之前由于没有严密的继承制,其他人也可以因争王位而背叛王室。
周公对殷商历史是了如指掌的。殷商是传弟和传子的并存,曾导致了“九世之乱”。传子和传弟有传长、传幼和传贤的矛盾,传弟更有个传弟之子和传兄之子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往往导致王室纷争,王室纷争又会导致王权衰落,国运必不长久。
周公为此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明确废除了传弟制,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有继承权。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兄弟之间真夺王位避免政权内耗,维护统治秩序。由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根源,不仅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结合起来的政权结构,而且又延伸出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的等级森严的礼法。
这种礼法制度的确立,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直到现在还影响深远。
致政成王周公摄政六年,确立礼乐制度,恰成王已经长大,就决定把政权还于成王,自己退居辅佐。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懂得务农艰辛,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要爱护百姓,励精图治,才能国运昌盛,王权稳固。
周公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回到受封之地养老,不久得了重病,病终前,周公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宗周,以表明至死也不离开先王”。
周公死后,成王用最隆重的天子礼节,把周公安葬在毕原,也就是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与文王、武王合葬,表示了他的功劳之大,完成了文王和武王未完之事。
周公不但是周朝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