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是行为心理学理论系列的第四篇文章,主题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简介及其具体应用。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将能了解到学习主动性、刻意练习、情境刺激的重要性。
斯金纳简介
斯金纳全名为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英文名为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出生,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反应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在约翰·华生编写的《行为心理学2》中提到如下理论。
斯金纳提出要注意区分“引发反应”和“自发反应”,继而提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在刺激控制下形成操作性反应的条件反射。这里的“操作”主要强调的是个体“操作”环境产生期待的结果。
在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中提到如下理论。
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有机体被动地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最初是自发行为,这些行为由于受到强化而成为在特定情境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作。
经对比可知:操作条件反射属于操作性行为,是自愿的;经典条件反射是应答性行为,是非自愿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具体应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
由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学习者的自愿行为有关,是学习者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过程,因此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对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我们要学习写作,如果依靠外力作用强行压制,就好比要求小学生写日记交给老师批改,不是流于形式,就是很难长久,质量和效果也没有保障。但是如果学习写作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有想表达自己的动机,有写作的兴趣,有出书或者是拥有某个数量级粉丝的目标,那写作这个行为就是我们主动发起的行为,即使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我们也愿意主动进行,那写作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值得长久投入,并会努力坚持下去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有可能越写越好。
由此可知,从学习动机、兴趣、目标等方面着手,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用内部驱动力去驱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刻意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是对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联进行持续强化。把“强化”这个关键点应用到学习上,就是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通过刻意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学习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学习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学习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性质的练习完全不同。
比如我们要学习写作,最重要的是必须开始动手写,不能光想不行动,得踏踏实实的按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练习逻辑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写作技能,从短篇开始,逐渐向长篇过渡。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做什么事都没办法一步登天。
由此可见,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联程度与强化程度有关,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技能,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才有可能有好成果。
重视相关情境的刺激作用
由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刺激有关,但是这些刺激又不明显,我们很难观察出到底是哪些刺激在起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与行为相关的情境的刺激作用。
比如我们要学习写作,我们可以加入写作训练营,可以加入写作爱好者群,可以在公共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可以多阅读各种经典书籍,可以把一些优秀作家作为学习对象,可以参加一些写作沙龙等等。争取多参与并体验那些能对写作大有裨益的情境,让这些情境刺激我们坚持写作。
由此可见,情境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持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无法观察到具体是哪种外部刺激在起作用,那我们就用整个相关情境去刺激行为的发生与持续。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总结
对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从学习动机、兴趣、目标等方面着手,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用内部驱动力去驱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联程度与强化程度有关,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技能,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才有可能有好成果。
情境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持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无法观察到具体是哪种外部刺激在起作用,那我们就用整个相关情境去刺激行为的发生与持续。
我是心理咨询师明月,会分享很多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关注我,你将能持续的获取各种干货技能,实现快速成长,点击“关注”按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