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了不良情绪,出现了心理问题,大多数人会尝试自我开解。那么,如何掌握自我疗愈之道,更加有效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咨询师张娜在此与读者分享她的认识。
张娜说,我们多数的不良情绪是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养成的,在家庭中曾经受到的忽视、漠视和虐待,即便是养育者的无意之举,也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影响我们现在的一言一行,甚至导致我们与他人相处时产生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羞耻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我们的某些行为,是我们出现某些行为的心理原因,例如,自我评判和自我责备、自我漠视、自毁行为(如使用食物、酒精、毒品或者香烟虐待自己的身体等)、自我破坏行为(如与自己爱的人挑起争吵或者打架等)、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美好的事物、相信别人真正了解自己后不喜欢或讨厌自己、讨好他人、对他人非常挑剔(试图摆脱羞耻感)、暴怒(时常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或路怒)、反社会行为(违法乱纪)。在这些现象中,羞耻感在受虐或施虐中反复出现。
张娜承认,我们确实很难直面羞耻感带来的问题,但想要掌握自我疗愈的办法,我们就必须摆脱羞耻感带给我们的影响。研究证明,慈悲心是治疗羞耻感的良方,而自我悲悯就是将悲悯拓展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失败和各种苦难,这对我们很有好处。
自我悲悯包括五个要素: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鼓励,其中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是我们关爱自己的前提。张娜认为,只要受害者能理解“虐待的发生不是因为我”,并且意识到“在应对虐待时自己的很多消极行为是迫不得已的”,他们就会倾向于接纳并原谅自己,从而开始关爱自己。
在自我悲悯五个要素中,自我理解位于这五大要素之首,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学会了自我理解,我们才能卸下“羞耻感”这个重担,不再用虐待经历继续责怪自己,也不再苛刻自己。自我宽恕可以帮我们舒缓身体、意识和心灵,远离和摆脱折磨人的羞耻感,从而更加认清自己。自我接纳是自我理解和自我宽恕的自然结果,当我们可以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原谅自己过往的行为和不作为,那么我们就可以接纳现在的自己。自我关爱是自我悲悯的核心。关爱自己的人,自然会相信自己值得拥有其他人的关爱。自我鼓励是发展自我悲悯的最后且最重要的一步,自我鼓励意味着武装自己,关注自己做了什么,发现、培养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对于儿童虐待的受害者来说,自我鼓励是自我悲悯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没有自我鼓励,那么他们可能会像之前一样严厉地批评自己,并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所谓的失败而不是成就上。
张娜说,随着我们自我悲悯能力的提升,我们也会越来越悲悯他人,自我疗愈也就发生了。这时,当我们出现了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我们就能自我疗愈了。记者 鞠圣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