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惨无人道的四个实验,看完让人毛骨悚然

作者:木木瞎扯 2017-12-11阅读:3189次

1.孤儿怨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位语言学教授玛丽想要知道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于是,她用了孤儿院里的孤儿展开了一项研究

这群孤儿中,有12名孩子原本并没有语言障碍,但是他们被分成了两组,其中一组不停地被实验人员洗脑:“你有语言交流障碍”。实验持续了五个月,期间教授多次通过交谈和引导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实验。

结果,那6名本来正常的孤儿,真的产生了语言障碍,并且伴有严重的焦虑、自卑症状。他们的人生完全改变了,学业荒废,与人的交流也产生了各种困难。

教授在实验结束后,良心自责并试图挽回这一切。她告知那6名孩子你们根本就没有口吃,然而无济于事,影响已经形成,没有办抹去。

心理学中惨无人道的四个实验,看完让人毛骨悚然

2.性别重置实验

性别认知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在心理学界一直有争议,直到……

故事从一对加拿大双胞胎说起,这对双胞胎男孩中的弟弟,因为一场意外的医疗事故,在1岁时失去了丁丁。这个时候,一个叫约翰·曼尼男人出现了。

曼尼是“性别中立理论”的强烈支持者。他认为儿童在出生时是无性别差异概念的,对性别的认知几乎都来自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如果从小对儿童进行误导教育,他们就能摆脱原来的性别。

当他发现了这对双胞胎时,把他们当成了绝佳的实验体,于是,病急乱投医的父母接受了曼尼博士的建议,让布鲁斯接受了变性手术。并被嘱咐千万不要告诉他是男孩的真相,这样才能重新塑造她的认知。

当然,这个实验造成了这个孩子一生的悲剧,孩子与女生格格不入,并最终发现了真相,他于38岁自杀。

心理学中惨无人道的四个实验,看完让人毛骨悚然

3.悲惨的猴

1930年,心理学家哈洛开始用恒河猴进行一项被很多人认为残忍的实验:哈洛把一只刚出生的猴子与母亲分开,并放进一个笼子中养育,用铁丝和绒布做了两个猴子玩偶,来代替母亲,区别在于,当小猴贴近铁丝猴,会被铁丝给扎到,而绒布猴则不会。但他们给铁丝猴子装上了奶水管,也就是想要进食,必须接近铁丝猴。

刚开始,婴猴会围着“铁丝母猴”转悠,但很快,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仿佛“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这个实验证明了,对于哺乳动物,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比喂食起更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建立亲密关系,不进行身体接触是不行的。

心理学中惨无人道的四个实验,看完让人毛骨悚然

4.无助的狗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对狗进行了一项残酷的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电击。狗会非常痛苦,但因为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只能在笼子里面无助的狂奔,惊恐的哀叫。在重复多次实验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无助的哀号和颤抖。

而后,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但此时狗却忘记了逃跑,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已经忘记了逃跑,只会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当尝试无用后,动物就会放弃。而对人也同样如此,哀大莫过于心死。

点赞·关注·收藏·木木瞎扯,每天一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