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教育:请给孩子一个没有负担的童年

作者:孕育一些事 2017-12-12阅读:4016次

导读:每年的高考、中招、小升初、幼升小,甚至幼儿园的入园考试都像是一场激烈的战争,战争中集结了孩子与父母的各种考前努力,无论结果成功与否,孩子与大人都是身心疲惫的。如果说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各种承受力的增加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现在的社会竞争过于激烈。但面对肩膀还稚嫩的学龄前儿童,这种直逼高考的幼升小考试压力,让孩子们怎能受得了!

幼小衔接,不是让教育机构或父母只加强对孩子知识上的片面衔接,而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因龄施教、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这些都是我们在幼小衔接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麻麻呼吁:爱孩子,就给他一个没有负担的童年吧!

学龄前教育:请给孩子一个没有负担的童年

一名幼儿在画画

幼儿教育的现状: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来替代幼儿教育的现象。在幼儿园的日子原本是一个人的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却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都起到了反作用。

1.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特征

(1)重知识,轻情感

幼儿园其实是一个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生活和活动环境,并满足幼儿多方面需要的地方,是一个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地方。这里不应有过多地文化知识学习,更不该学习属于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在文化知识内容上的求多,求深,而忽视了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这不仅违背了幼儿阶段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更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重教学,轻游戏

幼儿时代本应该在快乐的游戏中度过,但在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将游戏看成是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而是用各种课程填满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把幼儿过早地推到了小学学习时期。幼儿的天性是天真、爱玩,他们不太可能过早形成学习的概念,并对这些知识有意识的理解,所以我们就需要顺应其天性,开展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教育。如果一味地以死板的课程来压制孩子的天性,将会使孩子厌恶学习,并厌恶幼儿园生活。反其道而行的结果,应该不是我们所期盼的。

2.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

(1) 幼儿园的认识不足和利益驱使

许多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缺少应有的认识,也未能正确对待和领会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指导要求,总认为学得多便是最好;更有甚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随意设置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兴趣班,让家长掏钱,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诉求,以大人的意志全权代选幼儿的发展道路。

(2) 小学学校的利益驱使

很多小学为了自身升学率等一些方面的原因,招收学生靠考试成绩筛选,幼升小考试阵势直逼高考,这种情况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本意,完全不考虑幼儿健康成长的实际情况。

前不久,一则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甚至难倒了不少在校大学生和教授。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考试究竟是在培养小学生还是在造就神童?小学靠考试成绩筛选招生,严重破坏了九 年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更有一些学校根据“幼升小”的成绩编排实验班、特长班等,在给这些孩子特殊照顾的同时,有意无意冷落了其他普通班的孩子,这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无疑已被分出了等级,并贴上了好与差的标签。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各种学习潜能的开发、特长爱好的培养正是需要老师逐步引领和指导的时候,怎能这样武断的等级分化,于家长的心情和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不顾呢?

学龄前教育:请给孩子一个没有负担的童年

一名幼儿在学算术

(3)家长思想有偏差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家长的不成熟思想。随着人才时代的到来,各种竞争的激烈,社会在向大众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没有知识就没有饭碗。这无疑导致了许多家长在幼儿园阶段便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在知识的积累上要超越其他的孩子。因为,家长们心里都有一条视为“真理”的成才链:“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所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很大推手其实就是家长。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至理名言”推动着相当多的家庭不遗余力地加入择校的队伍中去。北京一位资深教育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京城现在有一批高学历的妈妈为了孩子能辞掉工作,成天带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智力开发班、训练班,专门琢磨如何提高孩子“幼升小”上名校的通过率。

如果孩子对某个方面感兴趣,家长可以帮助他,给他一个正确的引导,让他参加感兴趣的培训班,无疑是好处多多;但如果孩子对家长所报的培训班根本提不起一点兴趣,甚至厌烦的话,那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孩子学不好的同时,不仅影响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还加剧了“幼升小”考试的不断翻版升级。

本来需要呵护照顾的幼儿,早早远离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和游戏,没有了快乐的时间和空间,在寒暑假和双休日,由父母带领着奔波于各种培训机构,面对远超自己智力水平的知识学习,疲于应付各种没完没了的考试,过早地戴上“小眼镜”,弯起了腰、弓起了背,从此与健康成长背道而驰。

面对病得不轻的“幼升小”考试,我们并不缺乏发现问题的途径和信息,也不缺乏遏制其漫延的政策和措施,而是缺乏“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严格地遵守各种法律政策的自觉行动、公正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缺乏落地有声、问责到位的政策执行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去解决上述问题,“幼升小”考试的弊端还是会继续延续下去的。麻麻希望:为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请我们重视幼儿教育的合理性。

当前热议的教育方式:“狼爸”、“虎妈”、“鹰爸”

在很多父母疑问“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教育方式”的同时,也有一些父母用自己独创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狼爸”、“虎妈”、“鹰爸”的教育理念都是如今被人们热议的教育方式。

学龄前教育:请给孩子一个没有负担的童年

一名幼儿在妈妈的陪伴下学习

1. “狼爸”的“萧式民主”教育

“狼爸”名为萧百佑,香港商人,自称“中国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四个孩子送进北大。萧百佑目前已跻身成功父母的行列,已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来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掀起了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

“萧式民主”倡导的是孩子们是民,家长是主的思想。在“狼爸“的家庭里,他就是皇帝,是天,只要他提出的要求,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遵守。他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工作,都会给孩子布置任务,随时监控孩子的行踪,而妻子则是他最大的督导师。每当他出差的时候,妻子便会随时电话联系汇报家里的一切状况,并依照他的指示对孩子进行教育。

为防止孩子学坏,萧百佑对他们进行了“社交管制”。如果谁要去同学家串门,必须经过繁琐的申请、审批程序,申请书上必须写明去哪个同学家,去他家做什么事,待多久,同学家长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写完之后由他决定是否批准。

为了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萧百佑规定:不许喝可乐,不能吹空调,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至于零用钱更是没有,因为不能私自购买任何东西。即使拿到压岁钱也得如数上交,待到念大学时再由父母返还……这一切在旁人看来几乎不近人情的要求,却是“狼爸”最基本的“家规”。“狼爸”直言,他相信这些“家规”是别人家孩子无法做到的,正因为这些家规,孩子们虽然没有了自由,却有了丰富的学识。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也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反抗父亲:“什么都要听你的,太不民主了。”然而萧百佑振振有词,高举他的“萧式民主”大旗:“什么是民主?你们是民,我是主,这就是民主!”

对于“萧式民主”,专家如何看待?

业界教育专家表示,“狼爸”的做法其实是对孩子进行一种强悍的管制,如果说按他书中所写的方法来管孩子就能成功,那么天下的父母都可以是“成功父母”了。所以,假如“狼爸”的孩子真的很优秀,那敢肯定他在生活中绝不是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对待孩子,他只是写了其一不写其二;假如他真是像书中所写那样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那么他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的,即使学习成绩再好,心理也不会健康。

专家同时表示,有些教育伤害不会一下子显现,但伤害就是伤害,它一定会隐伏在人的生命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北大也有跳楼自杀的,还比如在一些人身上发生的偏执人格(书中的“狼爸”自身即表现出此类人格)、抑郁症、癌症等,很多都和童年所受的强权教育有关。

此外,有专家还认为,孩子倘若没有幸福的童年,就难有幸福的人生。自己是主,孩子是民——有这样的爸爸,注定没有幸福的童年。没有幸福的童年,就很难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因为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狼爸“教育其可怕之处在于:孩子们在未来可能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去除头脑里的“臣民”意识,直到认同现代社会民主、自由的基本价值观,明白其重要性并维护它,具备基本公民意识和品格,成为合格的国家公民。

麻麻在想,“狼爸”的“萧式民主”教育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可他的成败界定却又显得那么狭隘:考上好的学校。这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真的是非常低级的人生幸福观。

2. “虎妈”的“苛刻教育”

虎妈,本名蔡美儿(Amy Lynn Chua),女,1962年生,祖籍福建。其父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蔡美儿幼年随父母移民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博士,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蔡美儿为两个女儿从小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7岁的女儿,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强迫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或上厕所。

上述这种教育子女的方式目前在中国大多数父母的身上都是可以看到的。但是,这种苛刻的教育方法,却被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写在了自己的育儿经——《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Tiger Mother)一书上,书籍一出版,就立刻引爆了全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讨论。

学龄前教育:请给孩子一个没有负担的童年

两名幼儿在一起玩耍

如何看待虎妈的“苛刻教育”

一般而言,每一代在相同年龄段总是胜过前一代的,孩子的知识面,孩子的见识都将超越父母年轻的时候,未来都是有可能胜过父母的,所以不要认为父母的身份就代表一辈子都比孩子高明,其实我们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向自己的子女学习。教育方式上没有截然的东西方之分,各种教育方式都是可以相互融合借鉴的。但蔡美儿说教育思想东方怎么样,西方怎么样,这都太绝对,完全以偏概全。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明白:家庭教育是没有中西方之分的,不管虎妈妈还是猫妈妈,都应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比如老师不可能表扬所有学生,但家长可以表扬每个孩子。可惜蔡美儿只懂得针对孩子技艺上的塑造,却忽视了对孩子个性、品德上的培养。

蔡美儿或许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成长是个全面的成长过程,今天的“圈养”是为了最终的“放养”,今天的扶持是为了将来的放手,让孩子独立快乐地生活是才是父母教育的最终目的。

蔡美儿书中最后提到,女儿18岁以前应按照中国的方法教育,18岁以后再采用西方的方法教育。尽管她在教育理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可这也许是她作为妈妈受到惨痛教训后的反思感言吧。

3. “鹰爸”的“鹰式教育”

“鹰爸”何烈胜是南京的一名企业家,他要求4岁儿子在暴雪中只穿小短裤裸跑的视频引发了热烈的跟帖和转发,获封“鹰爸”之称的同时,4岁的“裸跑弟”也爆红网络。

何烈胜说,自己40岁才得到这么个宝贝儿子,可是儿子是七个月的早产儿,出生时就伴有多种并发症。接生的医师很理性地告诫他,孩子发育先天严重不足,未来可能脑瘫痴呆,她们只能尽力而为。但经过两个月的共同努力,儿子终于出院回家了。

回家后,曾是教师出身的何胜烈决定为儿子亲手制定一系列“凶狠”的教育计划,让他健康长大。用他的话说:“前有“狼爸”、“虎妈”,自己则要当个“鹰爸”,并且解释何谓鹰式教育: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下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这就是残酷的鹰式教育。教育孩子,不能老用熊式教育,如果父母像熊一样将孩子们搂在怀里,就会压制他们的理想和埋没他们的愿望,破坏了他们的个性,会使他们变得懒散,没有斗志,也没有生活的乐趣。“

何胜烈利用自己当过7年教师的经验和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十几年经营企业的社会实践,经过研究和思索,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儿子情况的训练计划表,而孩子的母亲则为了孩子专门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严格实施这个训练计划,并且“鹰爸”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每两周进行一次调整。目前孩子不仅身体健康,4岁时还成为了小学一年级的旁听生。

麻麻随笔

面对这些热议的教育方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或许有些爸爸妈妈看到“狼爸”、“虎妈”、“鹰爸”的教育方式后,会点头赞成,进而效仿;也可能有些爸爸妈妈看到这些教育方式认为惨不忍睹,极力反对。其实不管如何教育孩子,我们作为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再成才的。在孩子成才的道路上,不管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麻麻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 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因龄实教、因材施教,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常态的幼儿教育方式:因龄实教、因材施教

1. 防止幼儿小学化,因龄实教

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后果是令人担忧的。幼儿在认知力、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小学生水平的时候,让他们去学习小学的知识,只能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不但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不说,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还会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专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为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还很脆弱,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就容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同时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备,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地强制灌输知识,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长期让孩子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将直接扼杀孩子想象力。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幼儿教育小学化都是不当的、不可取的。

学龄前教育:请给孩子一个没有负担的童年

幼儿在学习

2.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我们应当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性格、气质、志向、兴趣、爱好、能力等具体的情况施行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运用这一方法重要的一点就是认准、把握“材”字,看他更适合做什么。

如何因材施教?一是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观察孩子的性格、气质、志趣、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二是运用谈话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志趣、理想和抱负;最后再针对孩子的记性、悟性、灵性,扬长避短,发挥孩子的潜能、个性优势,进行个性化教育,并形成个性特长。

每个孩子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水平也参差不齐,那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就成为必要。作为家长,必须对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孩子的个性,然后决定教育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孩子独特的学习优势,因材施教,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所在。

孩子的智力由于受年龄、性格、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我们要用恰当、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育,不可过于心急。家长最大的希望莫过于自己的孩子未来拥有一个健康、成功、自在的幸福人生,而孩子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力(智力和非智力)与机遇。现在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命运的影响。如何培养孩子自信、自重、百折不屈的品性,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焦点问题。

麻麻家庭教育主张:教育孩子,应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独立生存的人,再努力将他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 因材施教的方法

(1)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擅长处

每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的特质,也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家长应该善于观察,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发现他们的擅长处,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他的学习门类和方法。

家长只有找对点,才能让孩子将这个点发挥开来,形成自己的特长、专长,为孩子打下未来成功的基础。所以,孩子兴趣点、擅长处的发现,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当然对家长的自身要求也会更高。但只要家长找准了,就等同于找到了开启孩子未来成功的一把钥匙。

(2)根据孩子的性格、兴趣培养特长

性格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形成的,不同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所以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选择培养孩子的特长。我们根据孩子的性格、兴趣去培养他,不仅能挖掘他最大的潜力,发挥他最大的积极性,还能使他更容易获得成功。

(3)根据孩子的特点,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方式

由于每个孩子的生物钟和喜好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也因人而异,家长们不要自以为是地给孩子安排学习时间,而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让他自己决定适宜的学习方式。

有的孩子喜欢早起看书,有的孩子喜欢晚上学习,有的孩子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有的却喜欢大家一起学习,有的要午休,有的却不要。因为每个孩子记忆最好的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家长们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不能武断地强求孩子必须怎样做。如果安排得当,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因为孩子没有那么多规范教条的束缚,思想比较自由、开放,所以孩子是最具创造力的。家长不要阻止孩子漫无边际的想象和自由自主的行动,而要让孩子在想象和行动中,逐步训练和完善自己的思维。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提供满足他们的表达方法,从中观察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行为,就能很好地发现孩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了。

孩子还小,可能还感受不到我们对他们的各种关心爱护,但如果我们希望做到即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又达到教育的目的,那就必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学龄前教育:请给孩子一个没有负担的童年

学龄前教育:请给孩子一个没有负担的童年

麻麻寄语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而孩子的未来,又取决于各种教育。我们应当通过幼升小这面镜子,看到我们教育现状的不足。当务之急,就是将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们,让寓教于乐的玩耍成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应该做的事。毕竟,玩儿才是促进幼儿心灵成长的“蛋白质”。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应当将各年龄段的孩子们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应该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然地成长,但这绝不是没有要求的放养和全权放手教育。

我们应该遵循“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独立生存的人,再努力将他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真理,因龄施教、因材施教的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有强大的后劲,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