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白莉莉
书目治疗师:
都说熬夜是慢性自杀,但我就是经不住“晚睡的诱惑”。“上班狗”+“早起党”+“打卡族”的熬夜生涯是难堪回首的,但只要一想到还有那么多人陪我一起“自杀”,就会又以“死也值了”的心态在午夜两点怒刷几遍微博和朋友圈。
在睡眠方面,我有天生的“拖延症”,不磨蹭到十二点绝不洗澡,不挨到个两三点钟关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年轻人。我一方面害怕身体真出现什么状况,另一方面又格外享受夜间的时光。我该怎么办?怎样熬夜才可以不伤身呢?
——叼烟的衰太
本期治疗师
白莉莉
资深媒体人
治疗书单:
①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② 恰克•帕拉尼克《搏击俱乐部》
③ 村上春树《眠》
辅助书目:
④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
高贵的灵魂固需在夜间绽放,但请别忘了顾及躯壳的感受。
”
衰太:你好!
互道一声“晚安”,然后各自沉浸在熬夜的快感里,都市人大多都有这通病。
虽然羞于承认,但大多数绝望的“熬夜党”都会秉持这样的心理:夜间熬夜,多熬一分钟就多赚了一份自我的空间;早上赖床,多赖一分钟便多占了一点公司的便宜。听腻了父母的唠叨之后,据说史上最拉风的“劝君莫熬夜”段子是:“熬夜真的对身体特别不好,建议你还是多多通宵为上。”
说到通宵,巴尔扎克可是个“刷夜”好手,据说他那本呈现世态炎凉的《人间喜剧》就是“刷夜+咖啡”后的产物,这种另类的熬夜方式成就了的96篇作品和2400多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白天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只有在夜间才能绽放有序”,这是巴尔扎克著作等身的另类写照,而这句话同样也是爱熬夜的你我生拉硬拽出来的“挡箭牌”和“座右铭”。
文坛巨匠巴尔扎克
怎样熬夜才不伤身?告诉你,没有这样的好事。
熬夜确实非常伤人,夜间豪饮黑咖啡的通宵行为则更不可取,否则巴尔扎克也不会在50岁就驾鹤西去。在此奉劝各位熬夜党:高贵的灵魂固需绽放,但也别忘了顾及一下躯壳的感受呀!
刻意熬夜是一回事,失眠又是另一回事。
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曾出演过一部叫做《搏击俱乐部》的电影,讲了一个年轻白领杰克在失眠后,找到肥皂制造商人泰勒,共同成立搏击俱乐部的故事。
小说的原著作者恰克•帕拉尼克被称为“邪典作家”,在《搏击俱乐部》中,他从杰克的失眠出发,编织出一个好友从合作走向决裂的故事。
《搏击俱乐部》
观前预警:这真的不是一部《格斗之王》类型的动作片。
书的前半部分如沐春风般励志和温馨,志同道合的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创办了搏击俱乐部;后半部分则充满魔幻色彩,泰勒依靠俱乐部功成名就后走火入魔,杰克始终无从摆脱其阴影,最终两人拔刀相向,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反转剧情。
这本书里倒是不乏值得摘录的鸡汤语录:“你是要当一辈子懦夫,还是英雄?哪怕只有几分钟,你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勇气。来自心底的革命呐喊,只为了唤醒少数人。此时此刻,你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中国网友在,你就算失眠也不会无聊...
于是,电影的前半部分为失眠党开出了一个治愈处方:去运动,去搏击。去吧,你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你实在做不到,请喊几个人一块儿运动。不要吝啬多拉几个好友“下水”!
拉友深夜造肥皂
如果你依然失眠难愈的话,一副组合处方倒是可以试试:像《搏击俱乐部》里的杰克和泰勒一样去行动,像《眠》里的“我”一样用17天(现实中当然越短越好)的失眠来换取一瞬间的觉醒。
只需20分钟,你就可以把村上春树的这本超短篇小说《眠》读完。书中的主人公“我”是一个家庭主妇。与“压力大,睡不着”的普通白领不同的是,本该相夫教子的“我”竟遭遇了连续17天的失眠,而在经历了一个怪异的梦(梦里,一个身着紧身黑衣的瘦老头手持一个陶水瓶,不停地向“我”的脚上倒水)后,“我”竟然失去了困意,泳照游,酒照喝,甚至在一周之内读了三遍《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在当今失眠群体中并非少数
“睡不着觉到今天有多少天了呢?最初睡不着是大上个周二。就是说,到今天整整17天。17天里我一觉没睡。17个白天,17个黑夜。现在我已很难想起所谓睡眠是怎么一个东西了。 ”这是书中“我”对于失眠17天的一个自我总结。
思考完睡眠和死亡的无解主题后,“我”钻入了自己和丈夫的那辆“活像小蛋糕盒”的本田车。回忆完失眠之前的青春旧事后,“我”惊醒地看到车窗左右侧各有黑影在闪动。屏住呼吸的“我”拧动钥匙,但无奈“引擎不点火”。这恐怕也是黑夜里最糟糕的事情了:收获觉醒的瞬间,却不经意地引燃了绝望的导火索。
对于长期失眠的人,梦境变得似有若无遥不可及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但却意味深长的故事。在这个以“我”的“失眠”为轴线串联起的经历中,“我”因失眠而觉醒,用看似打发时间的方法,寻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自我的独立。失眠在这里不是病症,反而成了一种解药。
有些事情别等到失眠的时候才意识到,任何对你来说无比重要的事都需要果敢决绝地立刻行动。如果你做不到,倒不如像《眠》中的“我”那样,用失眠来督促觉醒。1场不够的话,那就来个17场吧。
当然,书中的另一段反应现实的话可能会引起更多熬夜党的共鸣:
开诊所时,我们都还年轻,经济捉襟见肘,又有个出生不久的孩子。谁都不知道我们能否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活下去。但时经五年,我们毕竟勉勉强强保住了性命,牢骚发不得的。贷款也还有差不多三分之二没还。
所以,睡眠还是觉醒,这是生理机制的问题;熬夜还是不熬夜,这是被现实生活主导的情绪机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