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往往细心、敏感,细心、敏感,可能会更多地体察一些细小的事情,从而更容易产生烦恼与困扰。
聪明的人喜欢追求生活完美,而完美主义是一个陷阱。
很多聪明的年轻人,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我们找不到一个完美的家庭,完美的父母。事实上,完美只是一个幻想,追求完美,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的梦而已。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在看电影的时候,总会问爸爸、妈妈这个人是好人或是坏人。(许多电影里,常常用好看的人来扮演好人,丑的人扮演坏人。)在小孩子的眼里,这个世界只有好人、坏人之分,在好人和坏人之间并没有一个过度。他们不知道,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孩子们会慢慢发现这个真理,许多人我们很难用好或坏来形容,说他是好人吧,他却干坏事;说他是坏人吧,他却会干好事。好与坏,在许多时候或许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样一个问题而已。
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三山实验”,把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拍摄的沙丘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如上图所示。)
皮亚杰发现,差不多在6岁以后的孩子才具有正确指出哪张照片是娃娃那个位置能力。然而,我们大概要用好久才能学会从别人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可以从无数个角度去看,好的事情里面藏着坏的部分,坏的事情里面藏着好的部分。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然而,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有意或无意地给孩子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这件事情是对的,你应该去做;那件事情是错的,你绝对不能做。甚至,这些家长没有告诉孩子理由,他们只是简单地对或错给孩子画了一个框框。或许他们认为孩子们将来会知道,或许他们认为孩子们根本没必要知道,因为他们是孩子,只需要听大人的安排就可以了。
于是,孩子的知道,学习成绩高是好孩子,听话是好孩子;玩耍是坏的,淘气是坏的。这些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不知道为什么要听话。当然这些家长或许也不知道,玩耍或许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淘气或许可以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当他们成绩不好的时候,他们会惩罚自己;当他们玩耍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很堕落。
网瘾少年的成因在父母眼里,他们是很乖的孩子;他们也认为自己一直是个好孩子。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成绩出现问题,他们不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不能容许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发生,不让这种事情发生的办法只有一个:生病,生病就不用上学,就不用考试,这样就不会出现成绩下降的问题。
现在这样的孩子,往往沉迷于网瘾之中。因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重来。在游戏世界里,即使死了也依然可以满血复活,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某次考试成绩失败是一种无法容忍的罪恶。他们必须阻挡罪恶的发生。
于是,在父母眼里,孩子患上了抑郁症或是强迫症。他们的孩子依然还是好孩子,只是因为有病无法上学而已。如果把病治好了,他们的孩子仍然是那个成绩优秀的好孩子!
曾经有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对我说,他希望把世界上所有坏的东西都消灭掉,比如蚊子,苍蝇,坏人。一个有坏人的世界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完美主义人格,就是这样形成了。他们本应该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就知道人是多样的,复杂的,美丽是因为丑陋而存在,不完美恰恰是一种完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