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作者:挣脱枷锁的囚徒 2018-01-22阅读:5452次

自杀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从西安交大博士生杨宝德自杀说起

西安交大博士生杨宝德自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杨宝德与导师聊天记录”被披露,以及校方的回应和处罚决定的公布,其导师一些“不当行为”被证实。

然而,这是导致杨宝德自杀的决定性或者主要原因或因素吗?

显然不是。

俗话说,蝼蚁尚且贪生,一个风华正茂的名校博士生,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绝非简单事情。

这其中首要的因素是心理障碍。

就是说,自杀是一种疾病。

自杀,是病

自杀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虽然,自杀行为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种行为显然是个性和个体差异,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和负面生活事件激发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心理因素居于核心地位。

从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目前认为,两种类型的心理障碍时自杀行为的关键因素:一是冲动控制失调;二是精神障碍。

自杀行为人际心理学理论认为,自杀行为的实现,需要有强烈的自杀欲望和自杀能力。

自杀欲望

现实中,很多人在遭遇负面生活事件时会产生自杀的想法。比如美国的一份调查估计,有近3%的人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过自杀的想法。但是,绝大多数人的这种念头都会在很短时间内消失。

这种意念能转化成强烈的自杀欲望,一般仅发生在以下两种心理状态之下:自我感觉不堪重负;和社会归属感严重降低或社会异化感,即所谓严重孤独感。

自我感觉不堪重负:这是一种严重的认知障碍,错误的认为自己的存在失去意义,反而对于家庭、朋友和/或社会造成负担。

自杀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换言之,就是这种人会觉得“自己死了将会比活着对家庭、朋友和/或社会更有价值”。

低归属感或社会异化感:人是社会动物,交流是生活和心理双重需求,获得社会认同感是一种基本的心里满足,可以刺激脑奖赏系统分泌多巴胺产生欣快感。

比如,小时候,哪怕别人随便夸自己一句,活着在幼儿园获得一个小红花,都会产生一种“飘”的感觉,向人炫耀半天。

相反,如果遭到社会抛弃和孤立,则是一种巨大的创伤。

自杀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在认知存在障碍者,可能会夸大,甚至错误地认为被社会孤立,从而陷入深深的孤独感中不能自拔。

总之,从自杀的念头到强烈的自杀欲望,并非简单的量的差异,而是心理障碍导致的本质的不同。

获得自伤的能力

自杀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尽管自我感觉不堪重负和低归属感的认知障碍可能产生自杀的欲望,这并不意味着欲望一定会转化成自杀的企图和行为。

这种转化还需要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获得致命性自伤的能力。

由于,生存是生命的第一本能,获得致命性自伤的能力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要压倒生的本能。

自杀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通常,这种能力的获得不会一蹴而就,而来自于反复自杀企图和行为尝试,反复的暴露可以消减对死亡的恐惧,消磨生的本能的力量。

因此,不同于一般人的认识,说自杀失败的人就会再也不会尝试自杀,而是由真正自杀欲望的人往往会反复尝试自杀行为。

当然,这种反复尝试往往会因为反复发生的负面生活事件而强化。

然而,反复的自杀企图和行为能否获得“成功”,也存在很多因素。比如,研究发现,女性往往会反复尝试自杀,成功率却相对较低;而男性通常不大会反复尝试,但是成功率却是女性的两倍以上。

这其中一个因素男性常采取更暴力的自杀手段。

自杀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自杀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自杀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既然自杀行为通常并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那么,在自杀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总会显露出一些端倪,自早发现这项警示信号,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就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些警示信号包括:

谈论到想要死亡或自杀

曾寻找一种方法自伤或自杀

谈论感觉绝望或没有理由生活下去

谈论到难以忍受的痛苦

谈论到自认为成为他人的负担

酒精增加或吸毒

表现出焦虑或激动,肆意妄为的行为

自我孤立或感觉被孤立

常表现出愤怒或表达报复的想法

显示极端的情绪波动。

一旦发现自杀的迹象,应该与相关人或机构联系沟通,采取预防措施,并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治疗都显示出对于自杀行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杨宝德之死

杨宝德之死具备以上所列举的诸多因素。

现在舆论主要矛头指向其导师的某些“不当”行为给杨宝德带来的压力。

然而,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另外,其导师的“不当”行为是造成杨宝德自杀的外在的唯一压力因素吗?

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比如,从被披露的杨宝德与导师聊天记录看,目前掌握着信息发布权的“女友”与导师之间关系并不“融洽,甚至存在着或间接甚至直接的激烈明争暗斗,而杨宝德俨然成了在这对“婆媳斗争”中“风箱中的老鼠”。

而且,据其女友发布的信息看,杨宝德曾长期反复谈论到困境、痛苦,流露出自杀的念头,甚至直接尝试过自杀。

而掌握这一信息的只有其女友。

很显然,其女友并没有采取恰当的、足够的措施,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男女朋友本身并非法定关系,她本应该与杨宝德的亲属以及校方相关部分进行信息通报和沟通),并提供必要的预防和治疗(虽然并非法定责任)。

因此,在杨宝德自杀事件中,其女友或许是另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