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生与父母决裂:高材生接受的家庭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作者:自强不息之指环 2018-02-01阅读:5043次

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留美研究生,却“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作为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的王猛(化名),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最近,已12年没回家过春节的王猛更是写下一封长达一万五千字的长信“控诉”父母对他的伤害,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

北大毕业生与父母决裂:高材生接受的家庭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这则新闻迅速发酵,引发广泛关注。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留美研究生,任何一个头衔都让人瞩目,都有着傲人的光芒,然而同时集中这三个头衔的人偏偏与决裂、心理问题、控诉这样三个词联系在了一起,而后三个关键词的对象竟然是自己的父母,而他自己总结的原因是“过度关爱”!

一个家庭要走出一个状元,一个中国最高学府的大学生,除了孩子天资聪颖、学习用功之外,家庭的付出、父母的付出是难以想象的。小编有一个朋友,高考上了清华大学,她回顾自己能上清华时曾说,她的清华是她的爸妈牺牲了他们本可以拥有的事业和几乎一切的时间,用所有的心血换来的。王猛能成为状元,考上北大,其中固然有他自己的多年努力和聪明的脑子的因素,更重要的,应该是父母多年如一日的无私付出,这是毋庸置疑的。

北大毕业生与父母决裂:高材生接受的家庭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然而种瓜得豆。父母多年的付出,换回了一个状元和北大学生,但让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个他们引以为傲的儿子却是一个“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的有心理问题的人,而且要选择和他们决裂,并写了一封万字长信“控诉”父母对他的伤害。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呢?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过度保护和关爱心之下的包办一切。

按当事人王猛的话说,他母亲一直倾向于把他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他是大院子弟,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所有的生活圈子几乎都在这个院子里,他曾经想转学,到大院外面的学校,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绝,此后多次争取也均遭到家人拒绝,让他几乎与外界隔绝;他上学到回家实际上仅有几分钟的距离,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习前,王猛的父母都会手上必备一把雨伞和一双雨靴出现在教室的后门,多年如此;当他考上了北大,去北京读书,父母立马托付在北京的大姨多多照顾;他到美国去留学读研,父母立马就给他找了一位在美国“老朋友”照顾他。

这些保护和包办,让王猛几乎无法与外界接触,形成了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的性格,难以与人沟通,交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差,容易与外界产生冲突,毕业后的几次工作都不顺利就是明证。可以说,这个状元就是一朵生长在温室里的娇嫩的花朵,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时进步,从心理的角度上讲,始终是个“孩子”。

北大毕业生与父母决裂:高材生接受的家庭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另一方面,父母又总是“以大原则要求他”,希望他是一个能理解自己苦心,能与环境协调,能抗压的成人,很多事情能自己处理。比如父母在王猛去北大读书时托付大姨照顾,去美国留学时给他安排了一个“老朋友”照顾,就理所当然地觉得这些行为没有任何问题,完全不考虑儿子怎么想,是否需要这种帮助,就算和他们安排帮忙照顾的这些人相处不好,也要能自己解决,要是“觉得对方在帮助你的过程中有错,你自己改过来不就好了吗”。

一方面是没有给他机会让他接触外界,像瓷器一样地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而且除了学习基本什么事情都包办,最终让儿子养成了不善言辞、内向、敏感、脆弱的性格,并且成人后依然长不大;另外一方面又“以大原则要求他”,想当然认为有些他觉得不好的事情,他自己可以解决,而忽略儿子的感受,对他在成长中的多次求助并没有予以尊重和支持,让儿子成了一个“情感孤儿”,心理逐渐受到伤害,直到产生心理问题。这对父母显然忘记了,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儿子,尽管学习很优秀,但根本不具备他们以为的可以“以大原则去要求”的条件和能力,也不能如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的成年后他自己就可以去解决很多问题。这之间的不匹配,让儿子根本没有理解父母的苦心和付出,而是认为父母在“肆意操控”他的人生,因此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变得不可避免并逐渐严重起来,最后发展到“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甚至决裂的程度!

北大毕业生与父母决裂:高材生接受的家庭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经历中至关重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加于合理引导,让孩子适度接触外界和社会,得到有益的锻炼乃至磨砺,并予以必要的保护和引导,这样的家庭教育可以让父母培养出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成人后能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为自己人生负责的能力;而不顾孩子的天性和感受,过度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如王猛的父母那样,很容易培养出一个如王猛那样的身心受损、虽然优秀但并不快乐,不断与父母和周围环境发生冲突,出现问题只会完全归咎于外界,并不会反思自己的问题的“受害者”。

我们需要的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有担当、有责任心,成年后具有为自己人生负责的能力的孩子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