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读查理芒格(十一)|终结:人类误判心理学

作者:心理狂与文艺病 2018-02-10阅读:5825次

瞎读查理芒格(十一)|终结:人类误判心理学

▶序

《穷查理宝典》的阅读结束了,最后一章是查理芒格特地为本书所写的《人类误判心理学》。

不得不承认,心理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每一天我们都会落入查理所说的“误判”中。这似乎是生而为人便不可逃避的陷阱,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若能真正克服这些本能缺陷,一个人也必定会不凡。

这一点在我的观念里,只有禅师可以真正做到。

查理的方法其实是个捷径,用清单的方式列出来,然后一一对照,看自己是否落入陷阱。这个也有前提,就是你对自己足够真诚。

让我们看看查理列出的25个清单——

瞎读查理芒格(十一)|终结:人类误判心理学

在此,不打算对这25个倾向做逐一列举讲解,查理在书里讲解的足够清楚,而且他不是以枯燥的理论角度。

只简单谈谈个人感受最深的四个相关倾向:条件反射,剥夺,社会认同和权威。

▶01

条件反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只不过因为中学就学过,人人都知道那么一点,因此就觉得没那么神奇了。

毕竟,谁不知道巴普洛夫的狗在听到开餐铃声时就会分泌唾液呢?记得中学时代,听到中午下课的铃声,同桌也会分泌唾液……

后来的行为主义大师斯金纳走的更远,完成了操作条件反射实验。这个极度聪明的人,制造了斯金纳箱,能够让小白鼠自动获取奖赏。他发现“随机奖赏建立的行为最难消失”,这对炒股和赌徒的心理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解释。

瞎读查理芒格(十一)|终结:人类误判心理学

行为主义大厦建立在奖赏/惩罚的根基之上,同时认为,奖赏比惩罚更有用。

斯金纳应用此原理,不仅教会了鸽子迷信(认为只要做某个动作就能够获得食物),教会了老鼠疯狂按按钮。

喜剧《生活大爆炸》里曾经出现过使用条件反射的桥段。谢耳朵每次在Penny出现自己想要的行为时,就奖赏她一颗巧克力。

在一些心理学疗法里,也使用类似手法。比如将内心感受与某个动作进行关联,反复多次之后,做那个动作即可出现此感受。其他诸如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法更是直接来源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惜的是,当他们企图将这一套完全加诸于人类时,就出现了问题。

斯金纳似乎认为,通过训练鸽子相同的方式可以训练出任何性格的人。这一条离经叛道的理念让他受到了同类的攻击,他发明的子女控制器饱受非议,以至于后来有人坚信,他的一个女儿因此神经错乱,自杀身亡。

斯金纳正应了查理说的“锤子综合症”,企图以一个理论解释全世界。而他们追求精确的实验结论也应了查理的另一个理论,“物理学嫉妒”。这可能就是斯金纳失败的根由。

▶02

设想一个问题:假设A是你捡到1000元带来的获得感,B是你掉了1000元造成的损失感。如果将它们量化,A和B的量是不是相等的?

显然是不相等的。心理学家证明,失去的痛苦大于获得的喜悦。

这能解释,为什么有很多人会坚持一段早就腐朽的感情。也能解释,为什么人失去之后才明白应该珍惜。

有趣的是,广告人似乎早就明白这一点。他们的话术里,不会说这需要你付出XX元,相反,他们说说往往是,你只需要投资XX元。把原本是失去金钱的痛苦,变成了一次失去投资机会的痛苦。

让我最为感慨的是当地一家房地产商的套路。他们首先让你去抽签,给你一个看起来很珍贵其实毫无用处的编号。这个步骤实际上只是在探测买方市场,看你看起来,是自己获得了一个购房的机会。

接下来,他们让所有人集中到一天来选房。于是乎,每个人都以为这个房太火爆了,人太多了。在这个情境的暗示之下,他们会利用紧迫感,不停逼问你要不要,要不要,如果你不要,别人就要了。

在有购房需求,又害怕失去机会的心理下,大众纷纷掏出钱包……

正如查理所言,如果能够懂得心理学,很多决策失误是可以避免的。

▶03

社会认同和权威并不是一回事,但把他们放到一起说是因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实验:电击实验。

1961年,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助教米格拉姆做了一次轰动心理学界的实验。

瞎读查理芒格(十一)|终结:人类误判心理学

他在没有事先告知被试真实意图的情况下,让被试扮演老师,老师可以在学生答错之时使用电击惩罚学生。

实验场景经过精心设计,比如电击设备上面的骷颅头和商标,扮演学生演练如何撕喊,主试的专业装扮等等。

结果是,60%多的人在白大褂的命令下,无视“学生”痛苦的嘶喊,按下了可能会致命的电击按钮。这当中有很多人表示质疑是否致命,但是当得到不会的回答下,他们最终还是按下了按钮。

这个实验结果太令人震惊。服从权威的结论后来被用来证明纳粹大屠杀的根由。

但正如查理所说,这项实验至少要应用六项原理才能解释(他没指明哪六项)。同样,这也并不能成为一个人做下可怕之事的借口。

实验对象后来得知真相,很多人忿忿不平。在心理学界,也有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道德质疑。

有人采访了当年反抗的人,发现并非因为他们有某种不同的特质。有个人说,其实只是因为害怕自己心脏病发作。

反抗者并不崇高,顺从者也不低廉。

有一些顺从的人在受访时说,这个实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一个同性恋者从此不再隐瞒自己的性取向,并成为同性恋婚姻合法的积极推动者;另一名顺从的被试后来成为忠诚的反战斗士。

社会心理学家也表示,行为是基于当下场景的那一刻,并不能决定这个人是怎样的人。实际上,如果抹去他们的记忆重复实验,当时反抗的人未必会做出相同的决定,而顺从的人也可能会反抗。

过去重要吗?很重要。

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诠释过往,并指导自己如果在剩下的生命里活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