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的望子成龙?心理学家让你试试皮格马利翁效应

作者:亲子约陈泳佳 2018-02-12阅读:2294次

如何科学的望子成龙?心理学家让你试试皮格马利翁效应

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孩子成龙,一辈子做得最多的,就是望子成龙。但是,一百个家长,有一百种望子成龙的方法,有的采用严厉的管教,有的聘请各种名师,有的自己上阵,反正,只要孩子成才,该使出的招都使上了。但结果呢?

结果是,绝大多是的家长不仅仅没有让孩子成龙,而且严重破坏了亲子关系。

朱瑟琳·乔塞尔森,国际公认的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的得意门生,也是一位女性心理学家,曾在哈佛大学任教。她的著作《皮格马利翁效应》恰好就告诉了所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的。并且,这个方法的操作,并不难。

所谓望子成龙,就是希望孩子成为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子。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无意识的创造着别人,然后用自己构建出来的方式去感受别人。别人也在创造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是彼此协商共同创造的。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个雕塑家,他精心的用象牙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且深深的爱上了这个雕塑。给他穿上美丽的衣服,每天亲吻她,凝望她,期待她也能接受他。但是他也和绝望,因为这毕竟就是一个雕像。于是他来到了神庙,祈祷女神帮助他。女神被他感动,于是,国王回到家,发现雕像居然活了,最后与他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你期待什么,你将会得到什么

1960年,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跟一个小学的校长说,你学校里这个名单上的孩子智力超群。校长非常开心,于是特地告诉两位老师,你们是学校最优秀的老师,我给你们19个智力超群的学生,你们一定要像平常一样,好好观察,一方面不能让孩子知道,一方面你们也别埋没人才。一年下来,这些孩子果真成绩越来越好。而事实上,这些孩子是随机抽选的,而老师也不是最优秀的老师。

学校对老师的期待,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才是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动力,结果都让老师成为优秀的老师,学生成为优秀的学生。这种在心理学上,就叫做期待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它表明每个人都可能成功,但能否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子爱他、期待他、教育他。

如何科学的望子成龙?心理学家让你试试皮格马利翁效应

但是,如果你看到这里,就说那简单,我回家就把孩子当成龙一样对待了,那还是错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讲的是双方关系的构建,每一个能够望子成龙的父母,都是在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那么,具体要如何做呢?

第一,你要给孩子一个符合现实的期待。

这个世界,还是大概率在起作用的。一个天生好动的孩子,你非得让他坐在钢琴前,难度很大的。所以,你首先得有一个不至于不靠谱的期待。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感知到你的这种期待。一定要注意,期待不能成为压力。“妈妈非常期待你成为一个钢琴家”,这是给孩子压力。“妈妈觉得你弹钢琴非常棒,你可以往这个方向努力”,这才是期待。

第二,要感知孩子的内心,来调整你的期待。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其实是让孩子来接自己的梦想。自己小时候渴望弹钢琴,但由于经济条件无法实现,于是就逼迫孩子学钢琴,并且创造了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孩子就是这个料。这是极其错误的。你一定要打开孩子的心扉,并通过日常观察,来感知孩子内心,他是怎么想的,他对我这个期待的真实反应是什么?《摔跤吧爸爸》这部片,孩子对摔跤的认知,是因为参加了一个女孩子的婚礼后,才彻底接纳爸爸的期待的,而之后她们的进步,也非常明显。所以,聆听孩子的内心,非常重要。

第三,要明白孩子也在对你产生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讲的是两个人关系的创造。当你对孩子有期待的时候,其实孩子也对你有期待。如果你一味抗拒孩子对你的期待,孩子也很难接纳你的期待。想让孩子成为你期待的人,也得问问你是否愿意成为孩子期待的人。如果孩子在弹钢琴的时候,期待妈妈也是有共同语言,能够感知音乐的魅力,那么,你也需要去学习。

如何科学的望子成龙?心理学家让你试试皮格马利翁效应

如果能够做好上面的这三个步骤,那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你身上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望子成龙的实现,也就更加科学了。

【作者陈泳佳,亲子约创始人,亲子机构咨询顾问,亲子自由职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