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1月,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匈牙利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联合发表了一篇名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
这篇论文标志着一种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新兴科学诞生了。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自此形成,它采用的是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

在塞利格曼和米哈里齐克森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为什么即使数据显示没有孩子的夫妇比有孩子的夫妇更幸福,夫妇还是想要孩子?为什么百万富翁竭力总想赚更多的钱,尽管他们并不想用这笔钱来做些什么等等。
基于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个叫做“心流”的理论,并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米哈里齐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这个活动我们特别想要去从事、并有着清楚的目标,能立即得到回馈;
并在从事该活动时,我们有着很强的主控感,存在的忧虑感也会逐渐消失,且在此过程中能不断优化障碍,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完成障碍的能力。
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不太好理解,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低于他要做的那件事所需要的能力,他就会觉得太难了,因而感到焦虑;
然而,如果他的能力能轻松解决这件事,他又会觉得毫无挑战,感到无聊。
只有当能力刚刚与挑战难度相等时,人既不会感到焦虑,也不会感到无聊。这样,才会产生心流。
也就是说,人要产生心流,先决条件是自己的能力与所要做的事情带来的挑战难度都比较高,并且能力与挑战难度相等。
心流是介于焦虑和无聊之间的神奇状态。
“心流”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家们发现,处于“心流”中时,人们会因为接受了挑战、发展了新技能而感到“力所能及”,而这不仅让人们获得了掌控感,减少了内心的焦虑、工作学习表现得更好,也使得他们的自尊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心流”不仅能使人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能够促进同事之间的关系,它带来的积极情绪,能使人在人际交往中,更主动地相互协作。


分享都市年轻女性的生活方式让优雅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编辑:瑾小萱
感谢坚持收听的朋友
欢迎转评赞
让我们知道
你的幸福是什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