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作者:教育导报 2018-04-09阅读:314次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他很想从起跑线开始。

但起跑线究竟在哪儿?

——伊莱亚斯 · 卡内蒂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继《摔跤吧!爸爸》后,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已自带好感度。清明小长假,又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在全国上映,电影上映仅三天便票房破亿,电影讨论的教育话题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印度居然也看重“学区房”,原来他们也在拼爹拼娃。片中买学区房、老师突击家访和到学校通宵排长队报名等现象,戳中了不少中国家长的隐痛。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叫《Hindi Medium》,中文片名才叫《起跑线》,可以说是很中国特色了。大多数人听到“起跑线”一词时,耳边都会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背后也折射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也是各国普遍现象。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1

拼学区房

为择校,中产夫妇上演“变形计”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电影主要围绕一对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塔展开,拉吉是服装店老板,虽是有钱的中产阶级,但没有社会地位,妻子米塔之所以想让女儿接受最优的教育资源,是为了让女儿进入上流社会,实现一家人的阶级跃迁。中国家长看到这里是不是也感觉很熟悉?

与探讨“填鸭式”教育弊端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相比,《起跑线》以中小学教育为话题,聚焦的是教育资源不均和择校的乱象,更具普遍性。

《起跑线》在故事上可以算是印度版的“孟母三迁”,拉吉和米塔为将女儿送进名校幼儿园几番折腾搬家——先是搬进学区房想要跻身上流社会,名校面试失败后,听说名校都会预留一些名额给穷人,于是盯上了这条灰色的小道,又假扮穷人住进了贫民窟,骗取了贫困生名额,后又搬回高档住宅区,夫妇俩对比发现在贫民窟的生活最真实,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2

拼娃

“别人家的孩子让”让家长遭受“暴击”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搬进学区房后,当拉吉夫妇坐在“幼儿园升学指导顾问”的办公室里时,才知道子女教育这场战争,自己“入场”太迟了,很多家长是从怀孕就开始上早教班。在这个顾问开的早培班中,拉吉夫妇看到女童竟能专业讲解恐龙知识,男童居然用四国语言打招呼……对家长来说,从来没有哪种暴击比“别人家的孩子”来得更猛烈。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因此,虽然拉吉一开始的态度是女儿很聪明,不需要再学额外的课程,但在参观早培班后,拉吉立刻改变态度说听老师的,所有班都报。

3

拼爹

“猫爸”通宵排队报名又装穷人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摔跤吧!爸爸》里有个冷酷无情的“虎爸”,对比下来,《起跑线》里就是个爱老婆疼女儿的“猫爸”。“猫爸”由伊尔凡·可汗饰演,国内观众对他的认识估计来自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在该片中饰演中年派。

下面这个场景,国内家长可能也不陌生:搬进学区房后,“猫爸”去名校幼儿园排队报名,天还没亮现场已经排起了长龙,很多家长带着睡袋和板凳提前一晚就来占位。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假装贫困户骗取指标时,“猫爸”第一次家访时就差点被老师揭穿身份,因为老师摸他的手,发现肌肤白嫩,而且指甲缝也不脏。热心邻居希亚姆替他解围后,又给“猫爸”介绍工作,带他去饼干厂的生产线上工作,让“猫爸”学习什么是贫穷,后来顺利得到了家访老师的认可,并获得了贫困生名额。

虽说这只是一部电影,

但在真实的生活中,

每天都在上演“起跑线”的故事。

中国版“起跑线”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高价买学区房,上完学就卖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学区房,中国观众简直太熟悉了。现在买房,最抢手的不是地段好、前景好的楼盘,而是“学区房”三个字,再老再破的房子一旦有了这三个字加持,就会立刻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在北京做生意的刘先生斥巨资买了一套二手学区房,“其实钱都够买偏一点位置的别墅了,但为了孩子上学,不得不搬到这个没有任何环境可言的旧小区,而且价格一天一变,后面跟着很多抢的人,只能凑钱,第二天就付了全款才踏实。”

咸阳的周先生为了女儿能在西安一名校上学,花高价在西安买了学区房,妻子陪女儿在这里度过了中学六年,去年孩子考上大学,他们又卖掉房子,搬回咸阳,“我们并不想在西安生活,这六年完全是为了孩子上学。”

一出生就得抢幼儿园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这个场景真的太熟悉了,各地为了孩子上幼儿园彻夜排队的新闻屡有发生。例如:西安市长安区两百名家长凌晨排队,只为娃能上幼儿园,但名额只有75个;西安北郊一小区幼儿园门口100多人排队,大家都担心自家孩子没学上。家住曲江的陈先生,小区里就有一个幼儿园,想着业主孩子直接入园应该不成问题。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其他业主提醒他去给孩子登记备案,没想到幼儿园的老师说:“前面排队的孩子实在太多了,你只能到明年提前再看看情况。”一打听才知道,小区很多业主都是孩子一出生就去登记备案,但这样也不保证一定能上。

入学考家长,填问卷调查“拼三代”

没想到,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居然被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戳中!

你觉得电影表现得太夸张?那可能是你没有经历过现实的魔幻。2017年上海民办中小学面谈,家长被要求做问卷题,不仅考察家长们的学识,还要求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少家长吐槽,“现在需要“拼三代”了。

上海杨浦区民办阳浦小学考家长的题目中出现了许多逻辑思维题,还有一些手写问卷,目的是看家长回答内容是否符合报考学校的理念。而一些幼小衔接班层出不穷,“幼儿园按规定不能教拼音、数学,但我们会偷偷教,上面来检查的时候就把教具收起来。没办法啊,上小学要考这些。”一位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告诉记者。“上小学之前,我女儿密集补了好多课,从拼音到识字到数学,有的好小学要考。就算不考,一年级的课程没有点基础孩子根本跟不上。幼儿园省下来的,最终还是都得还回去。”一位家长说。

人生真的有起跑线?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藏着孩子的起跑线

在贫民窟,拉吉和米塔受到邻人希亚姆的帮助,也看着一直生活在真空里的女儿皮雅找到了友情,懂得分享即关爱,“在没有小饰物、电视机等小玩意的情况下保持开心”,找到更纯粹的真我。拉吉意识到,这些是贵族学校不可能教给孩子的。

这些让“猫爸”最后明白,“如果你都不是一个好人,那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公或者好爸爸”,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如果父母都无法身正做人,无论让孩子上怎样的名校,都无法教育出来一个真正出色的人。

然而,很多父母努力为孩子谋求好的学校教育,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环节。在电影的最后,拉吉和米塔帮女儿办了退学,转回了公立学校,这也是一心追求阶级跃迁的米塔与自己的和解。

那么,起跑线存在吗?当然存在,但不在孩子们的补习班和兴趣班中,在父母的格局和眼界中。

当费尽心思让孩子上了名校,却又以工作应酬娱乐为由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样的父母无疑是不合格的。

努力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

不如努力用广阔的视野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用你的资源和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用你的价值观去引导他成为一个人格独立有思想的人。

人生到底有没有起跑线,您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谈谈你的看法。

文丨陈智

图丨网络

编辑 丨 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