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偷救命钱出走)
根据羊城晚报报道,近日,一名13岁的重庆女孩与家人闹矛盾离家出走。她偷了治疗父亲肺癌的钱,独自坐20小时的火车到江苏徐州只是为了见男网友!!幸好被民警及时解救。
但是在派出所,女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仅让在场在民警大吃一惊,也让众多网友们纷纷侧目,直言“说没人性也不过分了”“这不叫女儿,叫女渣”
同样在羊城晚报,另一条信息也额外引人注目:在西安市兴工路,早上6点多总能看到一个小女孩,拉辆载有桶的小推车。小女孩叫康玉婷,桶里装的是煮好的稀饭。每天早上小玉婷都会拉着小推车跟妈妈从家中出来。途径早市,妈妈拐道去买菜,小玉婷就把小推车拉到一公里之外妈妈的小餐饮店里…
两个女孩,一个13岁,一个6岁,一个偷了父亲救命钱去见男网友,另一个拉着小推车徒步一公里,为什么两个女孩对父母的态度差了十万八千里?为什么13岁女孩宁愿偷钱去见网友也不愿意陪在父母身边?
一切的错,都是父母的错,不要等到孩子疏远了,才想起来你有多久没有关心她了,那么如何保持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告别亲情障碍呢?
根据儿童各个年龄段的性格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两岁以前 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孩子在两岁以前,情绪感应非常灵敏,情绪管理也比较容易。父母要和孩子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比如陪伴孩子玩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晚上让孩子和自己同床等,这对孩子生活在一起。这对将来孩子和父母的感情维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当这种亲密关系形成后,妈妈的一个眼神,爸爸的一个动作,孩子都能领会;妈妈有心事了,生病了,不用开口,孩子都能敏锐地觉察到。
2、2—6岁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孩子小时侯的智商非常高,他们对颜色、声音感知比成人要强得多,他们可以分辨出颜色中细微的差别,同样是黄色,孩子可以分辨出不同的黄色。但是当“黄色”这个词进入他的脑海,他开始学会分类后,对色彩的感知和分辨能力反而没有了,这就是语言系统对右脑发展的侵害。
所以,孩子在6岁前,应该重点发展右脑,让他这种敏锐的感知力一直保持到成年,而理性思维的开发应该在7岁以后。让他们认很多字,背很多诗,实际上,让我们用成人的思维阻碍了孩子本来的发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发展孩子的右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而不要过早地让他认字、读书。尽量用形体、绘画和想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3、6—10岁 允许他们犯错误
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真正让父母操心了。他们走向了学校,开始接触社会,他们优秀与否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学习成绩。然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尤其对于小男孩来说,可能很难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听课。他们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让老师头疼不已,让家长脸上无光。
真的需要这么担心吗?
其实家长的痛苦都源于他在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对于孩子来讲,这些只不过是他成长的一种状态而已,根本不是个问题。很多家长是总说孩子有缺点,却很少说孩子的优点,这样造成孩子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而缺点却在时时被提醒,缺点也就越来越多。
4、10—14岁 用“无知”面对孩子
在我们已知的观念中,好孩子是应该好好读书,成绩优秀的,这样的孩子才能有好的前途,成绩不好的孩子没出息。
但是混沌学理论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未知的,如果家长能够用“无知”的态度面对孩子,也许一切都大不一样。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因为每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谁能保证考上清华的孩子一定就前途无忧?谁有能说现在成绩不好的孩子以后就没有成就?
所以家长真的没有必要老找孩子的麻烦,也许他不爱学习,这个时候,不要斥责他,而应该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发展的最好,让谁都对他刮目相看,一旦这个孩子得到了学校、同伴的认同,他去发展其他方面就很容易了。如果你强迫他放弃了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上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他天才的地方就会被家长抹杀了。
因此,家长应当重新用“无知”的方式,用充满认同感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孩子,让他已自己特有的方式成长,而不是把各种主流的观点强行让孩子接受。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对你的孩子来说是种福音。
5、14—18岁 民主家庭的孩子没有叛逆的青春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开始背着家长打电话;开始有了小“男朋友”、“女朋友”;开始对妈妈的唠叨烦躁,对爸爸的意见?之以鼻。没错,孩子的青春期到了,这个时候的家长,往往如临大敌,似乎做好一切准备要和孩子好好“较量一番”。
仔细分析,青春期的较量正是孩子和家长争夺“话语权”、争夺家庭“权威”的较量,不难发现,小时侯越乖的孩子在青春期越叛逆。这是因为从小家长都用成人的权威对孩子说话,用成人的文化教育孩子,孩子原本的年龄特质和他所接触的观点发生严重分裂。当他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后,他的分裂感越强,青春期也就越叛逆。
我们也看到,生活在民主家庭的孩子,并不会有明显的青春期叛逆行为,因为他不需要挑战权威。父母总是以一种开放、宽容的眼光来看孩子,孩子从来就不需要和父母抗争什么,因为家里没有所谓的“权威”。实际上,家庭应该是个“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尽职尽责的父母,应当是能够陪伴孩子一起长大的父母。父母的心理“再成长”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没有完成这种自我成长,可能就永远失去了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机会。
国内首席中医心理专家汪卫东教授指出,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父母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大多数心理疾病都是由于成长经历缺陷引起的,如果发现有心理异常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审稿专家】
汪卫东,国内首席中医心理专家,博士生导师、北京西鹤年堂中医医院院长,中医心理主任医师,对强迫症、抑郁症、重度失眠、精神障碍康复等心理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汪卫东教授与TIP疗法】
汪教授独创的TIP(非药物心理疗法)开创性的将中医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从人格出发根源上治疗各类心理和精神疾病,让患者住院2-4个月即可回归正常生活,有效减少病人复发。
上一篇:
婚前恐惧症?四点突破女性婚姻心理障碍关
下一篇:
尽管生活不如童话般美好,你也是我的小公主——抑郁症哥哥给妹妹献上的暖心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