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等六大城市的失眠调查显示,过半成年人(57%)曾受慢性失眠或间断性失眠的困扰。虽然失眠问题如此常见,但百姓仍缺乏正确认识,对待失眠或置之不理,或自己乱用安眠药。据估计,失眠者中大概只有15%是单纯的失眠症,其余大部分失眠“事出有因”,这些因素包括精神因素、躯体疾病、不良的睡眠习惯以及药物等。因此,专家提醒:“经常失眠者,首先要请睡眠专科医生鉴别原因,这是关键的一步。”
每周失眠超过3次,快找医生
入睡困难、半夜易醒或醒后难以再入睡以及早醒,这些都属于失眠。人一生中,或偶然、或频繁总会遭遇失眠的困扰。心理睡眠中心主任李艳教授指出,偶尔失眠(一周不超过两次)不用紧张,通过自行调节可以解决。但如果每周失眠超过3次,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请不要犹豫,尽快到医院咨询睡眠专科医生。“因为单纯的失眠症只占很少一部分(约15%),更多时候,失眠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一些以失眠为表现的精神疾患以及其他躯体疾病常常容易漏诊。”
你的失眠祸首是什么?
精神因素
李艳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精神因素(如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中多伴有失眠症状,主要表现为早醒、深睡眠减少,或醒后很难再次入睡。其中尤为突出的表现是早醒,患者经常在半夜两三点醒来,情绪纠缠在忧愁、烦闷中。临床发现,50%的失眠患者真正的病因是情绪障碍(例如焦虑症、抑郁症)。
从另一个角度看,失眠也影响情绪。长期失眠带来的身心改变会让人处于抑郁、烦躁、焦虑状态中,久而久之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李艳说:“对于抑郁、焦虑等伴发的失眠,治疗应双管齐下,既要改善失眠状况,更要合理治疗心理疾病。”
躯体疾病
几乎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但常见的与失眠有关的躯体疾病有甲亢、慢阻肺、哮喘、消化道溃疡、类风湿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对睡眠影响很大。正常人在睡眠时呼吸均匀,但打鼾者在每晚7小时睡眠中,由于打呼噜使呼吸反复暂停多达30次以上(每次憋气超过10秒),造成间歇性缺氧,打鼾者睡眠中反复被憋醒、睡不安宁。由于整晚睡眠支离破碎,打鼾者白天精神疲乏、困倦嗜睡。更严重的是,打鼾不仅影响睡眠,还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
熬夜、睡懒觉
熬夜,已成为许多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或为了工作或为了娱乐,即便上床后还要刷朋友圈、打打游戏……深夜两三点才睡是一种常态。
李艳指出,睡眠是一种“生物钟”现象,熬夜则打破了正常的生物钟。要想提高睡眠质量,最好在晚上11点前睡觉,这时有利于迅速入睡,时间越往后,人会越清醒。
其实,人们也知道充足睡眠的重要性,于是往往会在周末补觉。李艳强调,睡眠几乎不能补偿或储存,周末补觉更多的是对于心理疲劳的补偿和安慰,而不能真正起到补眠作用。“白天睡懒觉的补觉方式,会导致体内生物钟节律进一步受到干扰,导致慢性失眠,并造成反应迟钝、免疫力下降、月经紊乱等种种问题。”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预防失眠。”李艳说,睡眠要守时,每天按时睡觉,准时起床(包括节假日)。即使失眠了,也要避免赖床,可在中午睡三四十分钟,缓解困倦。
来自 指欢农场 推荐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