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大戏落下帷幕,跟我们这些大学都毕业了N年的人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席话,却让即将或刚刚为人父母的80、90后惶恐起来。
语惊四座,高考状元道破如今教育不公平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这一席话,若是出自一个社会学者之口,似乎不足为奇,而它却恰恰出自一个尚在象牙塔中、对付了12年寒窗苦读的18岁学生。这位高考状元的眼界和格局,让笔者叹为观止。
不得不承认,熊轩昂这番话并不是小儿的戏言,正是因为他犀利地点出了如今教育不公平的事实,才会引起众多成年人的惶恐和不安。
寒门再难出贵子,在慢慢变为事实
家境富裕的孩子们,他们可以:
在小小年纪就上上万元的早教班
学习各种兴趣特长
时不时可以出国参加暑假寒假的游学活动
爸爸妈妈还会带着他们游遍世界各地
他们可以上城里师资力量雄厚的私立学校
报升学率最高的昂贵辅导班……
寒门学子呢?
他们除了课本和学习辅导资料,似乎上述一切优秀的资源和丰富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大概比镜花水月还要来的不真实。
富家子弟,他们享受着最优秀的教育资源、爹妈积累的优质人脉、多年良好教育得到的开拓视野,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和学习天赋,试问,这样的优秀学子怎么可能不金榜题名?
反观寒门弟子,仅仅凭借自己的努力坚持,想要在高考时杀出一条血路,可谓是万里挑一,难于登天。

早教班,兴趣班,甚至是...胎教课?
起跑线画得有点早
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在孩子还很小时,就会给他们安排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早教班,哪怕孩子没有一丝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有甚者,孕妈妈们为自己的胎宝宝上起了胎教班,听高雅音乐、听纯正英语,为了培养胎宝宝的音乐天赋和英语学习天赋……
父母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办法啊,你不上别人都在上,这不输在起跑线上了么?”
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
其实这种差异不光是在中国,早在2015年Pew Research Center对近2000名美国学龄儿童家长进了调查。
调查发现:高学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参与度更高。他们注意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如:芭蕾、足球等),投入大量时间教孩子阅读,并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他们采取更温和的教育方式,较少体罚孩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学历家长往往同时收入水平较高,其中白人家庭、双亲家庭比例更大。
体罚行为
在接受调查的高学历(研究生以上)家庭中,只有8%偶尔或有时体罚孩子,低学历(高中或以下),22%偶尔或有时体罚孩子。
课外活动
调查发现,在过去12个月里,高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上)中,84%孩子曾参加集体体育项目,64%参与志愿公益活动,62%曾接受音乐、舞蹈或艺术方面的培训。低收入(家庭年薪低于30000美元)家庭中,以上三项数据分别是59%, 37%,41%。
教育焦虑
白人家长最关注的孩子的焦虑、抑郁情绪(58% v.s 35%),而黑人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校园暴力、枪支)(39% v.s 22%)。
挺7对邻里环境的评价
高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上)中,78%被访家长认为他们的邻里环境非常适宜孩子成长,而低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30000美元以下)中,该数据只有42%。
贵子出豪门?
与原生家庭的环境和教育理念有关
环顾2017年的高考状元,他们的家庭不可否认,绝大多数是来自小康家庭甚至是中产阶级,但并非是富豪家庭。
其中,父母们为知识分子的孩子较多。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深知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比较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更愿意为孩子的教育进行大量的投资。
即便你无法给孩子提供非常雄厚的教育资金,你也可以循循善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拥有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眼界,比用重金砸出的教育优势,更有意义。
富家子弟仍然是这个社会的少数,有着良好学习习惯和天赋的富家子弟更是稀少。而出生平凡的孩子却是社会的主流。北京高考状元说的很对,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不能改变命运。
因此,不要再对这个社会的教育不公有过多的怨怼和不甘,尽力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优质的教育环境,有知识,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