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纵火犯的犯罪心理?心理专家为你解读

作者:三体的秘密 2017-06-27阅读:5690次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关注我,好文章不错过!

前段时间火灾事件背后的原因,引起了众多网民和媒体的关注。这个案件被很多人引申成了贫富人群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过度引申,折射出大众对贫富问题的敏感性,网上评论往往也围绕着仇富,炫富展开。

但是这只能折射出大众对新闻事件中热点的关心。下面,小明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纵火犯的心理,教你如何在生活中提前防范危险的人。如何理解纵火犯的犯罪心理?心理专家为你解读

图为纵火事发现场

心理专家解读:什么人会做出极端行为?

第一,反社会人格因素。

不少孩子在中小学阶段会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的忽视,而被迫进入网络社会进行虚拟的社交。这时的他们往往通过一系列的对立违抗行为,来引发别人对他们的关注。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18岁之后的人才可以被确诊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如果这些孩子能够在人格完全形成固化之前,得到现实生活中更多人对他的关注,他们多数都会得到改善。

小明上中学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放火。我经常和我的那批小伙伴烧垃圾桶,垃圾桶里有各种能烧的东西,而且点燃之后整个垃圾桶就像一个火炉,整晚都燃起熊熊大火,我们常常一晚上能点完一个街区的垃圾桶,这让当时我们非常有成就感。

不过小明没有发展成职业纵火犯,现在成了下面这副模样。

如何理解纵火犯的犯罪心理?心理专家为你解读

从小明的成长经历看,小时候之所以到处点燃垃圾桶,内心里就是想通过这种行为获得他人的关注。

第二,孤立无援的环境因素诱发。

当一个人处于两难的困境,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最容易发生极端行为,比如说这次事件的纵火犯,她无法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又欠了雇主一大笔债,如果自己再不擅长与他人沟通,缓解压力的话,就很容易因为孤立无援而采取极端的行为。

第三,模仿行为。

从群体心理效应的角度,互联网时代各种新闻事件层出不穷,这很容易引起人们去模仿一些热点事件的行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从众心理,人们通过模仿新闻事件中的行为,从中想获得一种安全感、归属感,甚至会通过群体共振来获得群体快感。因此,对于容易诱发心理传染的事件,社会媒体应该对事件中的部分涉及暴力、性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过滤,这是互联网社会信息管理的必要方法。想知道更多互联网时代人的心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小明写的《互联网心理学》一书。

如何理解纵火犯的犯罪心理?心理专家为你解读

图为被害人家属痛哭举牌

如何防范类似的雇工和雇主间矛盾再次发生?

小明的建议有以下三点:

1.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学会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顺心的事情时多找自己的亲朋好友沟通交流,你就能更多元、多维度作出选择和决策,就能避免一些极端的行为。

2.提高职场中的情商。服务性质的工作常常会因为一件小的事情,引起猜忌、误会,进而会不断的发酵累积、歪曲事情的真相,而最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直面各种误会,面对面的沟通、讨论,把话说开。憋着气只会让事情越来越严重,因此,服务性质的工作特别需要高的职场情商。

如何理解纵火犯的犯罪心理?心理专家为你解读

3.提供社会服务的社会机构,组织,公司等等,需要给员工发放指导小册子。这里面应该包含有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具体如何应对的方法,提供解决途径和法律支持,最好能够包含心理辅导的联系电话。

这种面向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手册,特别适合像家政,保姆这样的劳务工作。但是目前很少有企业组织能够做到这一点,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能够引起全社会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公司等的注意,能够做出一系列的举措防范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如果有以上三点的帮助,相信能够减少很多类似问题的发生。

央视心理专家赵小明老师

建立了一个最靠谱的心理科学发射站!

每天发射最科学、最有趣、最实用、最生活的心理学知识!

想知道心理学最神秘的技术?

请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心理学基地的秘密

如何理解纵火犯的犯罪心理?心理专家为你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