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居然是一个自卑的人

作者:庆哥说历史 2017-07-11阅读:1384次

谈到秦始皇,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他都对得起始皇这个称谓。统一六国,这种前无古人的巨大历史成绩让他陷入了极度的兴奋状态之中,随之进入极度兴奋的还有满朝文武,“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全国形成了集权的大一统。这些事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此后两千多年当中,人们不断在模仿他,然后想超越他。但无论如何,他是人们心目中的一根标杆,而把他作为标杆的不是一群普通人,而是帝王们。我们暂时不要去管历史是怎么评价这段历史的,我们还是把目光集中到嬴政这个人的身上吧!

秦始皇的内心世界

历史给秦始皇的定论是“暴戾”。“暴戾”不过是一种表象而已,就像任何事情一样,表面表现出来的未必是他的本质,引发表面现象的原因,才是我们要探寻的。

嬴政很自卑!这种极度需要大众认可的求同心态可以归结为自卑。

不管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历史文献中,秦始皇的身份问题一直是个谜团,亲生父亲究竟是谁被人猜来猜去,即便几千年过去了,我们对这种怀疑都颇感兴趣,更别说当时秦朝的人们了。普通老百姓虽然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秦始皇,但私下里悄悄地压着耳根说一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满朝文武上朝的时候虽然都是恭恭敬敬,但下了朝免不了要摆个爷的样子来慰藉一下他们的自尊心。秦始皇被人所怀疑的身份让他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卑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一旦出现自卑感就会呈现两种情绪,一种是懦弱和恐惧,另一种是愤怒和不安全感。

嬴政出现的情绪显然是后者,因为他所在的位置只能让他选择愤怒和不安全感。

一种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让他的内心深处有了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唯一能让这种不安全感消失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尽可能地强大起来。这时候,嬴政知道,必须变强,不是更强而是最强。

至此,秦始皇的人格正式出现了分裂。

嬴政十三岁的时候就是秦王了,由于年龄的缘故,当时真正掌握秦国大权的是当时权倾朝野的相邦吕不韦,嬴政称之为仲父。直到嬴政即位的第九年,此时嬴政已经快二十二岁了,才找了个借口夺吕不韦军权,把吕不韦放逐至巴蜀,吕不韦自知此生翻身无望,饮毒酒自杀了。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居然是一个自卑的人

秦始皇嬴政剧照

在掌权之后的八年,秦王嬴政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勤勉式的皇帝,但在这之后,他独裁暴戾的性格就渐渐显露出来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份嬴政性格分析报告。嬴政性格分析报告认知模式嬴政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喜欢幻想或者梦想,但是他也不会忽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在他的认知模式里,“实现梦想”是嬴政对“梦想”做的唯一解释。秦始皇非常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时对情感体验的评价会在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有时也会有意不触及自己的情绪。但不可否认,嬴政能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化,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价值观方面,他能够容忍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但不会轻易对自己的观点或原则做出妥协与退让。权力给了他思考的高度。行事风格统一六国之前,嬴政的做事风格是非常干练和勤勉的,这个时候的嬴政还只是嬴政,他严格地做着每一件事情,有很强的进取心,为了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他礼贤下士、办事谨慎、生活节制。

这个时期嬴政的工作状态也可归为“工作狂”。统一六国之后,嬴政不再是嬴政,而是秦始皇,他开始忘乎所以,极度自我,无限的私欲恶性膨胀。他自然而然地信服了荀子、韩非的“人性本恶”的说法,主宰的欲望让秦始皇求万世不死。抛开那些拗口的哲学解释,秦始皇的多疑其实就是镜像反射,说白了就是照镜子。秦始皇的自我变成了一个矛盾体,他既自负又自卑,既强大又弱小,这种反差导致了他对自我的怀疑与不自信,他就更不会相信其他人了。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详细分析秦始皇赢政赢政的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幼年时期就被送入赵国为人质,缺少父爱、母亲淫乱先后偷情于两人,第一个是相邦吕不韦,随着秦始皇年龄增长,吕不韦担心事情败露,就想结束这段荒谬的感情,就把他的门生嫪毒一伪宦官的身份引入宫中,供太后淫乐。后都被秦始皇发现,将吕不韦放逐,嫪毒由于奸情败露,居然发动叛变,幸亏秦始皇早有防备,击败叛军,活捉嫪毒,最后将他处以极刑车裂,还把他母后赵姬与嫪毒的两个私生子活活摔死,这些环境发生的事情使他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压抑感,初步培育了他坚忍、嫉恨、报复、抗争的个性心理,兄弟相残的经历让他完全变成一个不动感情的“政治人”。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居然是一个自卑的人

嬴政的母亲赵姬剧照

当然,导致一个人性格、心态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从这样几点的分析足以让我们更真切地看到秦始皇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