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学家认为“若想要对方高兴,在称赞对方之前,应先给他一些负面的评价”
看到这样的心理学言论,
有的人会觉得以前被蒙骗了,以前常被教育人生来需要赞美、厌恶批评?
也有的人会觉得被小编这篇文章所蒙骗,怎么可能呢?还有人会喜欢负面批评?
我们先不纠结于世过去被蒙骗还是此刻被小编的文章蒙骗,
我们先来看看电影和电视剧上经常看到剧情:
最初与主人公是敌对的人,到最后却能彼此的和平相处,而且这种剧情已经成为一种电视剧、电影的固定剧情模式之一。
比方说:
爱情戏剧就经常套用这种模式,本来一直反对儿女婚事的父亲,最后却能接纳这个女婿并且感情还不错,
毫不夸张的说,这类的剧情至今仍能深深的吸引着观众,其原因就是它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
这个心理弱点就是人们内心喜欢这种先抑后扬的情感。
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让四组人分别对一些人做出评价,
然后看看被评价的人对那一组产生较好的好感,
第一组:自始至终对他们极力称赞;
第二组:一直给予否定评价;
第三组:起初给予称赞,然后慢慢转为责备;
第四组:起初给予否定性评价,最后才正面肯定他们。
这个实验反复做了好多次之后,
得出了非常意想不到却又非常一致的结果:都对第四组最有好感,
也就是说,人们内心更喜欢哪种先否定、后肯定或者说先抑后扬的评价。
的确是这样,人对于最初否定自己,后来才肯定自己的人,比一直肯定自己的人更有好感,
道理很简单,刚开始为负面的评价,而后面才转为正面的评价,容易给人强烈再评价的感觉,并且使人更加相信其真实性,
是不是有点像中国的一句流传很久的民间谚语“朋友成为敌人难再亲,敌人成为朋友更铁瓷”,
相反的,对于那种自始至终称赞的自己的人,会被怀疑有企图,而不易被接受。
我们把这种心理法则,
投放到电视剧的主角身上,本来对他不友善的人,后来彼此扫除偏见,转为好感,
这一法则为主线,然后再加曲折的剧情,往往可以增加吸引观众的魅力,而更受人欢迎。
与这种先否定、再次肯定心理相反的,就是刚开始时肯定自己,而后再否定自己,
这种方式对人的心理打击很大,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前面所介绍的实验,厌恶感最深的不是第二组,而是第三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无论评价是好是坏,后来转变的评价冲击力要远远大于一贯的评价。
也就是说,在生活、工作中,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
人们的内心更喜欢先扬后仰的评价,
无论评价是好是坏,后来转变的评价冲击力要远远大于一贯的评价。
亲爱的朋友,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如果喜欢社会、心理学、人性、人物分析类原创文章,请直接订阅账号,以免错过精彩;
如果需要一起互动探讨,直接在原创文章下面进行评论,作者会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