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名医微访谈——常见心理疾病防治

作者:麦苗健康 2017-08-14阅读:1350次

对话名医微访谈——常见心理疾病防治

麦小苗邀请哒专家团队简介如下:1,毕希名教授我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家,研究生导师、原青岛大学医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现在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编教材(02版、05版)编委、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命题组成员。

2,王冠军教授

原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业务副院长;现为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市立医院副院长。

Q&A

注:为保护网友隐私,所有提问均匿名,以下全用“Q”代替,教授回答全用“A”代替。

Q:情绪起伏比较大,高兴的时候很高兴,难过的时候又非常难过,有时候前一秒还很高兴,后一秒就开始难过,想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否推荐一些书?

A:我认为有点双向障碍,但需要提供年龄、持续时间,触发情绪的原因等具体信息才能鉴别。

Q:肥胖多年,减肥又多年,没有什么效果,过了28岁以后,出现了脂肪肝,看了营养科医生,医生说吃的量并不算多、食物中脂肪含量也不大,怀疑是基因问题或者情志型肥胖,建议看心理咨询师。请问真的有情志型肥胖这种肥胖吗?

A:关于减肥,无论国内外都是合理膳食加运动才能取得效果,情绪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可以调整。情志型肥胖在心理学上认为是情绪失调造成的生理变化。

Q:34岁女,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确诊为抑郁症,医生开了舍曲林,公婆希望尽快要小孩,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A:如果抑郁症没有康复,不建议现在要孩子,身体状态不适合,希望慎重考虑一下。就像一个人生病了,你让他去工作也工作不好,道理是一样的。

Q:自己是抑郁症,在医院认识一个男生,也是抑郁症,同居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个人病情没有加重也没有减轻,双方家人都以两个人都是抑郁症会加重病情为理由反对交往下去,请问两个抑郁症谈恋爱真的会加重各自的病情吗?

A:我们支持同类型的心理障碍者组成团体,我们称为“团体治疗”。两个人病情没有加重的话,之间会形成支持系统,我们是支持这种行为的。他们之间有句古话叫“同病相连”,有可能是好事。

Q:20多岁的男生,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吃很多东西,这算是暴食症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暴食症?

A:根据这位网友所描述的情况,不是暴食症,应该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贪食症。再就是他摄入的什么食物?只有心情不好才这样,不会是暴食症。

Q:没有特别的原因,连续两个星期心情低落,但是也没有哭,工作也没有受影响,除了工作以外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吃饭没有胃口,睡觉也很差,这种情况要不要看心理咨询师?

A:听起来是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不同,还需要这位网友反馈下具体时间和感受,这样才能有所了解。

Q:毕教授你好,家里有个弟弟毕业七八年了,刚开始有出去工作,都是做不久,到后面就一直不出去工作,天天呆在家里玩电脑,也几乎不肯跟家里人交流,怎么劝都没用,要怎么来引导他出去?A:这种情况在当下社会不少,一般是在社会受挫之后返回家里再也不愿意出门,这种情况我们成为“社会适应不良”。这跟家庭生活环境、教养方式、父母遗传基因,包括客观社会带来到挫折所产生到不利因素都有关,都可能造成这种情况。从心理学上来讲,我们认为他认知也出现错误。需要改变他的错误认知。电脑给他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满足他的想法,但是从现实中来说是不可能的,现实中的家人只能满足他一些物质上的需求比如吃饭睡觉,所以说那他现在有可能不愿意出门儿,他应该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进行矫正的。

对话名医微访谈——常见心理疾病防治

Q:产后母乳不足,心情不佳,总觉得对不起小孩,医生让多用吸奶器吸,然并卵,心情越来越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心情?

A:这位妈妈可能本来就有点产后抑郁,在这方面又没有进行有效调节的话,也可能造成母乳不足。请转告她,现在从西方到国内,很多孩子都不是吃母乳长大,身体同样很健康,也很聪明,并不一定吃母乳就是最好的。何况她只是母乳不足,还不是完全没有母乳。请她放心,不要有这方面到担忧。

Q:每天都做类似的梦,既不是恶梦也不是好梦,就是在商店吃饭、买衣服,梦中的商店现实中并没有,连续发生这种情况超过两个月,这是病态吗?

A:梦是另外一种清醒状态,梦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也可以称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如果找到好的精神分析师,可以根据梦境进行解析。Q:青春期的男孩,学习不错,但是宅,朋友很少,也不喜欢户外运动,担心他发展出孤僻人格,怎样能帮助他变得外向一点?A:男孩年龄多大?在12岁时候开始形成人格,很难改变。如果内向,一定符合爸爸妈妈的性格特点。想改变他的性格似乎是不可能的,社会需要外向的人,也需要内向的人,这种想法(小编:帮他变得外向)应该纠正。Q:总是对自己有诸多不满,自我评价低,不愿接受自己的现状,很想努力喜欢自己,请问该从何下手呢?A: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评价过低”,这种人性格会比较自卑、内向。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最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引导和发现她/他,给她/他增加信心,这样会逐渐走出来。在我们这个领域,有时会引用一句话叫“你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可能你根本就不爱自己,建议这位网友问下自己。Q:青岛有没有哪位咨询师比较擅长婚姻问题?A:通过“凡敬心理研究院”就可以预约青岛擅长该问题的咨询师。

Q:家人癌症晚期,因为病情和其他一些心情抑郁,可能无法治愈了,但是仍然希望家人走得安详,如果请咨询师到医院和家人聊聊,又担心会激怒家人,这种情况怎样处理比较好?

A:他家人的咨询临床称之为心理危机干预,而且要得到其本人允许,否则效果不好,家庭其他人员也需要做干预。

Q:在北美洲某苦寒地带读书,每到冬天心情就不好,校医院里的咨询师诊断是季节性情绪失调,开了维他命D,吃了一个冬天,并没有好,开春自然就好了。今年想预防一下,有没有什么办法?A:根据描述1、他是否原来不是很想去这儿读书?2、冬天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一般?这种心境障碍一般秋天容易发作,在心理学领域一年四季冬天是应该比较轻的。最早是什么东西什么事情引起了心情不好,需要这位网友仔细回忆。Q:在美国上学期间,因为学习压力大患抑郁症,休学了一年,并没有告诉父母,也没有回国,自己在美国寻求解决方案,尝试过催眠和前世疗法,不知是真是假,但确实有一定效果。后来正常毕业了回到中国,感到病情复发,在中国就医医生只给开了药,反对催眠和前世疗法,想问问教授对催眠、前世疗法有什么看法。A:每一位心理医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在美寻求的咨询师可能很擅长用催眠技术和前世疗法,但并不是唯一可以治愈抑郁症的方法,请他放心,只要是临床经验够丰富,就可以帮助他。Q:父亲非常孝顺,已至愚孝,母亲感觉自己缺少关爱,一直苦闷,婆媳关系不融洽,请问需要怎样来协调大家的关系A:父亲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所谓道愚孝?母亲缺少关爱,父母之间愿不愿意做家庭治疗?婆媳之间又是怎样的不融洽,有什么样的冲突?感觉这个家庭需要做家庭治疗,但是要全体成员自愿改变现状才行,只有其中一两个人想改变会有点困难。除非这位网友是“key man”,我们说是“掌握钥匙的人”,那么他需要做主要咨询。Q:看到一本叫做意念力的书,作者是大卫霍金斯,半信半疑,不知道教授是否听说过这本书,是否认可意念力的存在。A:知道这本书,但是现在不光有很多伪科学,也有很多伪心理学和伪自然现象。需要自己生活和知识,有一定的能力来判断。这本书我们认为时伪心理学,有可能是个人观点,达不到临床验证。

对话名医微访谈——常见心理疾病防治

Q:教授,您好!我妈妈出现焦虑症状很多年了,一直未采取治疗措施。两年前确诊了焦虑症,之后接受过治疗,服药与心理咨询,过程中有两点我认为对治疗起了负面作用:1换医生或医院,2吃中药。想请教教授的是,对于焦虑症,患者和家人应该做些什么?谢谢。

A:一直吃药和咨询,这个有科学依据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那为什么改变了药物和医院?换医生这个事确实是取得了很大的副作用。现在在心理学领域里面了现在中医治疗心理问题的情况。已经形成神经症的,像抑郁症焦虑症这类问题的,我们认为用中医疗法还是值得商榷的。原来采用的吃药加咨询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方法,家人支持和配合就可以了。

焦虑症者产生的一些言语和行为,家人要给予谅解,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候会产生一些反复的想法。最好、最快的方法还是吃药加咨询。

Q:女儿信基督教多年,周日参与教会活动心情就好,周一到周六心情就很糟糕,也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是提不起劲儿、不爱吃饭,自己说希望每天都是周日,天天都和教友在一起,她这种情况是否属于病态,是否需要矫正?

A:听起来是逃避现实,并不是病态人格,达不到病态,但需要心理咨询师给予矫正。

Q:怀疑家人有心理疾病,又不好意思点破,又想帮助家人,该怎么办?自己先代替家人找心理医生聊聊有用吗?A:这位网友是否具备诊断心理疾病的能力?只凭感觉猜是不行的。如果想来帮助家人,可以先找咨询师交流,大致判断家人的情况。Q:多年前一位好友自杀了,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自杀,因为他各方面都很完美,每当想到他的死,都觉得人生很虚无,这种心情是病态的吗?A:这位网友所谓的“完美的人”,是在自己心目形成的。他人自杀肯定出于某种原因,为何会这么惋惜?是对于自己人生的惋惜,还是对这位已经自杀好友的惋惜?我认为更多的是要关注自己的问题,或许是有些矛盾没有打开,需要加深了解。一个优秀的人,又是自己朋友的离世,惋惜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病态。

对话名医微访谈——常见心理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