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期刨完禅让制,让大家对禅让制有啦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期小编带大家接着刨,今天要刨的这位是谁呢,先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他的功绩,"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这样说完大家能猜到是谁啦吗,有的读者应该会猜到,是周公。一说到周公,大家肯定就会接着想到解梦,没错我们今天刨的就是解梦的周公。
第一段我们讲到了周公的功绩,"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贾谊曾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他于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危难过后便毅然让位,他的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受到后世的称颂,事实真当如此,有不少人对此提出啦质疑。
《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记论训》中有记载说周公想要夺取天下。《礼记·明堂位》和《韩诗外传》卷三也有记载周公想要坐上天子的位置。《尚书·大传》更明确指出,周公身居要位,管理着天下的国事。后来有有人考证,《尚书·大诰》中出现的“王”,把周文王称为“宁王”,也称作“宁考”。而“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所以这个“王”应是周公。《尚书·唐诰》中也有记载:“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周公的弟弟康叔,名“封”,《康诰》中的“王称康叔为“弟”,显然这个“王”也是周公,如此说来,周公的确自称为“王”。
根据以上书中的描述,有人认为,周公在武王去世而成王年纪尚幼之时,便有谋权的意图。之后以“王”之名义,行“王”之权力,虽说东征西伐、治国安邦功不可没,但也不能掩盖其意欲以权夺位的野心。至于周公最后没有取代成王,实乃应变形势的无奈之举。当时因为遭到地位举足轻重的召公、太公的怀疑,成王也对周公起了疑心,并且周公的两个兄弟管叔、蔡叔又与纣王之子武庚联合起兵,关中局势动荡不安,形势对周公极为不利,周公不得不还政于成王,以平息众怒。
我们抛开正史,野史来说,周公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他临危受命摄政,更愿以身代死救武王,这个大家都不能去否定,等到后来,随着周公的权力无限放大,他能否保持住初心,这个可能除啦周公一人知道,其他人都不得而知,我们后人也只能通过书中的一言半语去猜测。
咱们这期先讲到这,大家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给小编留言,一起探讨。咱们下期接着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