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50岁那年,确诊了二型糖尿病。一晃七八年,控糖方式从最初的运动+饮食,发展到二甲双胍每天2次,每次2片,再发展到二甲双胍与格力奇特联合用药。虽然变成了药罐子,饮食控制也很辛苦,但好歹空腹血糖从当初的9.8mmol/L,维持到了现在的6-7mmol/L。也让老陈觉得还算心安。
可没想到,年初的一次老同学聚餐后,老陈突发心梗。因为抢救及时,脱离了危险。医生说,老陈血脂很高,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全都超标,血管内有多处斑块,只是以前血管堵的不严重,再加上糖尿病造成心脏自主神经不敏感,所以症状不那么明显。他这次的心梗发生,是典型的糖尿病造成的心血管并发症。
生活中,与老陈有同样经历的患者非常多。药按时吃,饮食也控制,血糖好像也不错,可还是发生了并发症。到底为什么呢?
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很多患者只关注空腹血糖,而忽视了对餐后血糖的管理!事实上,空腹血糖好,并不代表餐后血糖正常。
由于胰岛功能的下降,降糖药物失效、当餐饮食不合理等原因,很多患者会出现餐后血糖超标。而这种餐后高血糖带来的危害几乎是致命的。临床发现,餐后高血糖才是造成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大血管的伤害更是严重,极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而患者因为长期忽视餐后血糖的监测,还自以为血糖控制的很好,岂不知危险已经悄然降临。
对此,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
1、坚持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每周至少测两次五点血糖,以判断自己的胰岛素分泌情况和餐后血糖波动情况,并随之调整用药。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加测一次睡前血糖,以判断是否有夜里低血糖或清晨反应性高血糖。
2、降糖同时尽可能保护好胰岛功能。三餐时间要规律,严格控制主食摄入量,每次吃饭不少于20分钟。如果有条件,可以多摄入一些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或者国外重新提取的纯度比较高的一些膳食纤维素,这样可以缓和餐后血糖高峰,降低对胰岛素的需求量,一定程度上有保护胰岛功能。同时每天运动不得少于40分钟,帮助葡萄糖代谢,减轻胰岛负担。
3、定期到医院检查。每个月到医院查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测一次肝功、肾功、血脂、心电图、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视力和眼底。每一年查一次颈动脉彩超、腹部及泌尿系彩超。
如果您想详细了解更多适合自己的血糖监测方法(五点血糖、七点血糖),或者更多控糖知识,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平台:血糖小助手(xuetangxiaozhus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