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医疗” 我们已出发

作者:攀枝花新闻网 2017-12-09阅读:4246次

“康养+医疗” 我们已出发

医养结合——三甲医院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为老人体检。

“康养+医疗” 我们已出发

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

“康养+医疗” 我们已出发

ICU病房。

“康养+医疗” 我们已出发

为康养度假人群提供远程健康监测服务。

“康养+医疗” 我们已出发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国家级重点专科)。

“康养+医疗” 我们已出发

优质医疗·铸造康养魅力

(本版图片由市卫生计生委提供)

种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近年来,我市独特的气候环境优势和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阳光花城感受康养的魅力。在攀枝花康复医院,每天保持120人的住院患者数,其中约20%来自成都、南充、绵阳、会理、华坪等地。着力建设以攀枝花康复医院为引领的特色康复专科服务体系,利用攀枝花气候温暖、利于疾病康复的优势,大力推广外来康养老人骨关节、神经等专病诊疗。

攀枝花区域医疗卫生高地,承载着这座城市和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和希望,也是城市转型发展、打造康养胜地的核心内容。“六大中心”“八大工程”,正铸造着这座城市医疗新名片。

在攀枝花,每千人床位数达到8.01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17名、3.57名,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实施名医名院、人才强卫、智慧卫生等“八大工程”,努力构建区域医疗、精神卫生、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中医治未病、医学教育等“六大中心”。在有效满足辖区群众健康需求的同时,还服务于周边华坪、会理、盐源、永仁等地,覆盖人口500余万人,特别是急危重症的救治,区域医疗引领作用优势凸显,纳入区域医疗中心的医院,市外住院患者占比近年来达到了40%以上。

□本报记者 彭莉

健康是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事业与产业相结合,这是攀枝花“康养+医疗”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以医养结合为突破口,以健康新业态为驱动,在强服务、助产业、促发展、聚人气上狠下功夫,不断完善健康服务供给,提升健康服务质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健康攀枝花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特色医养·点燃发展引擎

打造“康养+”特色医养服务,让人如沐春风。

健康服务正融入“养老、养生、养心、养颜”新元素,医养结合、健康旅游、地产医疗……正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点燃了“康养+医疗”发展新引擎。

“在攀枝花养老真的不错,许多养老院同医院都有合作,我们住在养老院放心、舒心。”入住德铭菩提苑养护中心的陈桂芬老人十分感慨,在养护中心,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看病,还能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医院在养老院设医务室,双方通过签订健康服务合作协议,以互利合作和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建立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展老年人健康咨询、慢性病用药管理及诊疗等,同时为养护中心的老年人就医提供绿色通道。

我市以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打造城市健康新名片。建立“养中有医”“医中有养”等多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10余家,打造普达颐养护理院、攀枝花康复医院等一批医养结合示范点。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探索制定了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危重症识别与转诊等7项标准(指南);全市70%的三级医院、100%的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创新开展了“候鸟团健康服务”“社区医养护”等医养服务。

“我已经多次预约来社区体检,便宜又省时间,还有大医院提供的远程会诊服务。”枣子坪社区居民朱琼环习惯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心正在开展“社区医养护”医养融合服务,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花20元钱就能享受到基本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我市积极开展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医养护服务试点,针对60—65岁以上老人特点,设计不同的服务包,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与咨询等服务,同时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衔接。

“在攀枝花生活,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在康养度假区的“候鸟”老人李素范十分享受在攀枝花养老。在康养度假区,游客体检一旦出现健康问题,将及时被送往签约的三甲医院,医院与旅游区协作建立的绿色通道,能为游客提供便利、专业的医疗服务。我市在“候鸟式”老人集中的康养机构设置医务室,由社区医生定期巡诊,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对发现的急危重症患者及时转入大医院治疗。

多点驱动·提升服务品质

攀枝花是一座移民城市,开放、包容、和谐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康养+医疗”发展中。近年来,我市与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周边地区的医疗合作日益紧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强化区域合作。我市积极鼓励辖区医院与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通过“设立基地、合作共建、军地融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通过合作促优质资源共享,疑难重症患者足不出攀即可享受全国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培训基地、中国肿瘤微创联盟协作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医联体医院先后落户攀枝花,辖区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15家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学科共建和专业人才培养,启动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联合培养临床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项目,目前已招生106名。

狠抓项目带动。研究政策,包装项目,积极对接省级相关部门,2017年,争取到省健康服务业项目资金1200万元,用于支持市医养结合示范中心、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痛中心3个项目建设,近3年已累计争取到省健康服务业资金2200万元。统筹建立了“康养+医疗”项目库,已入库项目34个,进入开工或续建阶段项目20个。开展了首次“康养+医疗”项目推介会,共推介“康养+医疗”项目15个,累计金额117亿元,会上签约项目4个,协议投资金额52亿元。

仁和普达颐养护理院。

多元发展·促进产业提档

培育优质、高端特色民营专科医疗机构,发展智慧医疗、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扶持康复器具、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康养+医疗”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发展高端专科医院。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重点培育一批优质、高端特色专科医疗机构。美年大健康体检医院、慈铭体检医院2家连锁体检医院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引进的爱耳眼科、宏悦妇女儿童医院等4家特色专科医疗机构已完成设置审批并进入项目建设阶段。

打造中医特色医疗服务。依托现有中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特色服务,启动了3个“康养机构治未病示范点”打造,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米易县中医院康养特色治未病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

开展“康养+”智慧医疗。将32家基层医疗机构和规模较大的养老(康养)机构联入了三级医院远程心电、远程影像会诊平台。探索开展“智慧医疗,关爱到家”“爱家问诊”等与康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健康”新模式,通过“智能便携设备”,为签约对象提供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动态监测并纳入三级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中心管理。

政策支持·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多年的实践努力,攀枝花康养越发“火爆”,特别是冬季,康养旅游“一床难求”,吸引了一大批“候鸟”老人来此享受阳光康养。

在为“候鸟”老人提供服务的康养中心,每天提供三餐、医疗、照护等服务,每月定期有医生前来为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并联入三甲医院远程心电会诊平台,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在整个攀枝花市,这样的康养服务场所有60余个。这一切,源于康养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将“康养+医疗”作为发展康养产业的重要方面,将医养结合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市卫生计生委会同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了10余个健康服务相关新政新规……

我市把康养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攀枝花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编制完成,《攀枝花市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攀枝花市关于支持医养融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与此同时,攀枝花建立了养老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制度、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制度,向非营利性老年人服务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等,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定补贴。目前,只要符合医保定点基本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均可纳入医保定点。同时,为推进外地养老人员实现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全市现有19家医疗机构接入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

到2020年,全市健康服务业占GDP比重将提高到3%左右,“康养+医疗”产业效应将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