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的变化对人体健康会有不同影响,糖尿病的发病就与季节的关系非常密切。秋冬季节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
一般来说,人体对气温下降有一个适应过程,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反应并不强烈,而且能逐渐适应这种寒冷的环境。如骤然变冷,日平均气温比前一天下降7℃或以上,最高气温又在5℃以下,人们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天气变化。
每年突然变冷的时候,糖尿病患者很可能会发生不良生理反应,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使血压升高,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心病症状加重,诱发心绞痛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御寒,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平时要通过积极的锻炼,提高机体抗寒和抗病能力。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冬季养生。
一 注意控制饮食,不可暴饮暴食
为了抵御冬季寒冷,往往需要靠多吃来增加热量的摄入,而冬季人们户外运动偏少,能量消耗不足,再加上寒冷的天气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多,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患者冬季血糖往往较其他季节偏高。
因此,在冬季,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饮食方案,控制主食,忌食甜点。有饥饿感者,可增加副食如豆制品、乳制品,多吃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糖尿病人还要养成冬季多喝汤的习惯,鸡汤、排骨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可溶性高,易于吸收,可以有效增强抵抗力。
二 御寒保暖:老年糖友谨防呼吸道疾病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而呼吸道感染也是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为了避免受凉感冒,糖尿病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居室经常通风,但室温不宜过低;
2、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天冷出门前戴好口罩、帽子。
三 取暖须防烫伤
冬天为了御寒,许多病人用暖水袋、暖手宝取暖,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很容易发生烫伤,严重者可导致足坏疽,因此,尽量避免采用这类方法取暖。
此外,还有些老年病人习惯每天用热水泡脚,为避免烫伤,泡前一定要先用手试水温,最好用手腕去试。水温不要超过40摄氏度,泡脚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泡完要用干毛巾把脚擦干,特别是脚趾缝。
四 加强足部护脚,晚上睡觉穿双宽松的袜子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往往合并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造成脚的末梢循环障碍和感觉迟钝,即使足部受伤也不察觉不到,很容易发展为足坏疽。因此,糖尿病人应特别注意足部保护,穿吸汗、透气性好的棉袜,鞋子要宽松合脚,避免足部外伤及感染。
五 谨防皮肤干燥
冬季天干物燥,常出现皮肤瘙痒,糖尿病人因此引发神经性皮炎甚至湿疹的不鲜见。因此,糖尿病人冬季一定要预防皮肤干燥,特别是小腿及双足,以免破口、皲裂;洗澡、洗脚后须涂抹护肤乳。
六 天冷莫忘喝水
天气寒冷,小便较频。但很多老年人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口渴症状不明显,常常忽视补充水分,导致血粘度升高。一般说来,糖尿病人每天的饮水量不宜低于1500毫升,这样做可以稀释血液,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建议糖尿病人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要喝杯水,白天多喝,晚饭后少喝,但夜间起夜后要补喝。
七 不宜清晨空腹运动
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也能够增强耐寒能力及机体免疫力。因此,如果没有禁忌证,患者尽量根据自身年龄及身体状况,坚持参加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
但不提倡晨练,原因有三:
一是早晨气温很低,导致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得血糖升高;
二是清晨空腹锻炼,有低血糖风险;
三是寒冷会使血管骤然收缩,易诱发脑卒中。
因此,户外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饭后进行。另外,空气污浊的雾霾天不宜室外活动,可选择在室内运动(散步或做操)。
八 气温骤变勤测血糖
冬日气温时常变动很大,动辄大风降温10摄氏度以上。对于广大糖尿病人来说,这种变化很可能带来血糖波动。因此,当遇到气温骤变或生活方式调整(如增加运动量、减少饭量等)时,要密切监测血糖,以掌握病情变化。
九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负性情绪影响
情绪激动除了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之外,还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学会控制情绪,尽量减少情绪波动。
藏药例举:
七味地骨胶囊——兼具滋阴、化瘀双重功效,延缓并发症进程
【成 份】郁金、地骨皮、紫苏子、龟甲(制)、地龙、水蛭、冬虫夏草。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化瘀通络。用于阴虚血瘀所引起的消渴,Ⅱ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g,一日4次。
【包装规格】0.3g×48粒/盒。
【有 效 期】36个月。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食辛辣;有出血倾向者忌用;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糖。
【方 解】方中以地骨皮清肺降火;郁金、水蛭破血行血、活血逐瘀;冬虫夏草、龟甲补肾益肺;紫苏子、地龙降气平喘;全方共奏滋阴润燥、化瘀通络之功效。
【临床应用】阴虚血瘀型Ⅱ型糖尿病。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