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熟悉的曾国藩在治学、治军及个人生活等方面都非常的富有恒心和毅力,他的三次戒烟事迹更是被人们广为传颂。
年轻的曾国藩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沾染了吸烟的习惯。十七八岁时,便烟筒不离手,人送江湖称号“烟棍”。
道光十一年,曾国藩在涟璧书院求学,因吸烟大多,影响恶劣,曾受到山长刘象履的当面训斥。自此,他深知吸烟不仅有害健康,更有害于社会,便决心戒烟,同时他将自己的名字由“子城”改为 “涤生”,以表戒烟决心。
然而,吸过烟的人都知道戒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而且曾国藩这一次戒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未付诸行动,自然收不到效果。
道光二十年(1840)春,鸦片战争爆发后,在林则徐禁烟的宣传影响下,曾国藩以京官严格要求自己,再次决心戒烟,他暗自发誓:“从今永不吸烟,为表决心,当着家人面他将祖传的一根烟袋捶碎。
他第二次戒烟在家中虽然是没有再吸了,但每次出门拜客,一看到别人吸烟,他就会就发烟瘾了。因此,当客人请他吸烟时,他就又吸上几口,并以“盛情难却”来宽怒自己一番。这样,第二次戒烟又没有成功。
第三次戒烟是道尤二十二年,曾国藩向理学家供仁峰请教修身之法,便进行了第三次戒烟。此次戒烟。曾国藩下了必戒的决心,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戒烟历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这样,曾国藩经过三次戒烟,终于戒掉了。
在他后半生的30年生涯中,不仅不再吸烟,而且写日记也坚持下来了。正如他在《谕纪泽、纪鸿》一信中说:“余三十年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1842)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令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有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