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同源 艾灸出汗多少有讲究

作者:脉道 2017-07-31阅读:3077次

这个季节,特别是三伏天,很多人喜欢进行艾灸来养生,有些人艾灸完会发现自己身上有汗液,有的多,有的少,那么艾灸出来的这些汗液是什么?艾灸的汗液多少地身体不会有损伤呢?今天带大家来看一看。

灸出的汗代表什么?

在艾火的作用下,热力会使熏烤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会加速,所以皮肤会出现潮红。一般艾灸后潮红与汗出会同时出现。如果用灸盒或者灸筒艾灸穴位,皮肤潮红会伴有水气,摸起来感觉非常湿润,说明艾灸的量足够了。

艾灸后每个人的症状不同,出汗的部位也不同,有的人是胸前出汗,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后背出汗。有的人则是灸的时间长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

而有些人阳虚的比较严重,刚施灸的前些天很少出汗,之后正气足了,排汗功能恢复正常,外邪才慢慢通过汗液排出,这就是阳气不断提升的表现。这是因为每个人毒素排出的路径都不同的原因,一般毒素会从最虚弱的地方排出来。

艾灸后出的汗也分两种,有些人艾灸后排出的汗是粘粘的,这种人湿气比较重,而有些人出的汗液就像水汽,或者摸起来是凉凉的,这种情况一般都说明寒气大。

也有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比如说有的人喜欢盖上艾绒被或者一灸就是几个小时,这种情况下出汗基本都是因为温度太高,捂出来的,所以不用担心。每次艾灸的时候,只需要调好室温,保证不着凉,适当盖好就可以。

艾灸出汗好不好?

夏天呢,大家居住在空调房中,该出汗的时候不能出汗,甚至还会直接吹冷气直接导致寒气闭塞在体内,阳气受损不说,疾病丛生。冬天呢,北风那个吹啊大雪那个下啊,想出汗就更难了!

艾灸出现阶段性的汗出多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

“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指艾灸火之阳气,阴指体内阴寒浊气,所以阴寒浊气,瘀阻不通重的则汗出会多,时间长,等阴寒排出净尽,则不会大汗,仅仅是微汗。

在汗出同时还会伴随疲劳、头晕、失眠、旧病复发、疼痛、上火、长痘、起泡、全身长红疹、肌肤瘙痒、发烧、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怕冷、全身浮肿、脾气越来越急躁……等许多不舒服的难受症状,这是艾灸之火力、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功拔到体表,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此时应该继续艾灸,否则前功尽弃。

如果身体感觉良好,或者觉得很爽,那这种出汗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不用担心,艾灸的过程中适当饮用温开水,及时补充体液即可。

但是,如果灸后大汗淋漓,而且第二天有虚弱的表现,就说明有问题了,可能艾灸的量和时间太过了。这个时候,最好有应对方案来调理。

因为中医讲“血汗同源”,汗液是人体最宝贵的精华所转化的。出汗过多,人体容易造成津液亏损,比如肺结核、阴虚患者经常会有盗汗、自汗症状,而这类人多有虚症,常常引发很多慢性疾病。古代人比武,输赢的标准是先出汗的那个人就输了。

出汗太多怎么调?

1、有些人刚开始艾灸不出汗,大约10~30天后开始出汗,这和正气需要循序渐进恢复有重要的关系,此时可以加强对足阳明胃经的按摩和刮痧,同时继续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以提高脾胃的吸收功能,增强转化气血的能力。培补正气,增强排除外邪的能力。

2、要尽量避免前面所说的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比如说艾灸量过大、捂得太多。

3、配穴的时候要尽量配合太溪、足三里等下焦、滋阴的穴位,特别适合那些阴虚的、上火下寒的人群。

4、最好配合补血、健脾的食物,比如说山药、小米、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防止身体太过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