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例子有点神乎其神,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但却是出自另一位在我国历史上更为有名的高人,人称“医圣”、“真人”的唐朝名医孙思邈,他老人家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五·备急方》一节中有一个奇方,这个千古奇方是治什么病的呢?
他是这样记载的:“治落水死方:解死人衣,灸脐中。凡落水经一宿犹可活。”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报道某地小孩落水出事的,有溺死的,也有人施救然后救人者自己又溺死的,很多。各地学校也是一到暑假就发通告不让学生下水游泳,怕的就是出这种事,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孙真人的书名之所以叫《备急千金要方》而不叫别的名字,也是为了刻意强调这一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关于这一奇方,笔者还没有找到具体的治疗案例,但是在死马当作活马医的紧急情况下,不妨一试,到底是人命关天,也许还牵涉到一个家族子孙繁衍的事情,所以能活人才是最最重要的,是吧。再说了,在中医数千年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有许多奇方偏方不正是在死马当作活马医的紧急情况下才得以验证其神奇功效的吗?这一点应该是无人能驳的。
如果要从理论上找依据的话,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一篇中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以及《黄帝内经·素问·厥论》里说的那样:“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
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能及的。这一段话应该很好理解的,笔者就不多说了。
另外,宋代名医王执中在他所写的《针灸资生经》中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至于他老人家是从孙真人那里抄袭来的还是经过他本人治疗总结的亦或是从民间另外采集来的偏方,笔者就无从考证了,所以不敢乱说。
对于本方来说,“寒厥”两个字倒不一定确切,但是最为贴切的是“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回阳救脱”这几个字,说到了落水死的点子上。
而“脐中”,正是神阙穴所在的位置,就是人出生后脐带剪断之处,也是人出生之前从母体吸取养分之通路,有点吸管的意思。脐中这两个字本身也是神阙穴的别名之一。
神阙:神,尊的意思、高贵的意思、上的意思、长的意思,指父母或先天;阙,城楼、牌坊的意思。神阙穴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先天的或者是前人留下来的香火得以延续的生命之门,有点像进入故宫的时候人人必经的那高大的阙。
神阙穴也被叫作命蒂穴:命,性命的意思;蒂,柄的意思、蒂结的意思。另外蒂这个字在某些方言里也有叫作“把儿”的,生男孩叫作生了个带把儿的,生女孩叫作生了个不带把儿的,是吧。把者,依也,有把儿才能有所依,无把儿则无所依。依什么?为什么依?当然是种姓繁衍拉,有把儿才能传宗接代,才能嫡传子孙啊!命蒂穴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本穴为胎儿与母体相连的性命之纽带。也可以理解为性命攸关、性命所悬系之处的意思。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神阙穴是人天生的性命之门,是性命的瓜之蒂。瓜熟则蒂落;瓜不生,当求之于蒂。这就是笔者对此穴的直观理解。
而神阙穴又是任脉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至于这个穴位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如何的重要,那就要先来谈谈任脉对于人体的重要意义了。
总体上来说,任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又和督脉一起同属于十四正经,都是人体中关乎生死的重经要脉,这里先来谈任脉。
要谈任脉的作用,可以先来看看明代名医杨继洲在他的《针灸大成》里是怎么讲的,他老人家总结说:“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
也就是说任督二脉统率全身,其中任脉统于身前,主一身之阴气;督脉率于身后,主一身之阳气。
任督二脉相通,则温热之气循着经脉流走,前面温胸腹后面暖腰背,通达而至周身,循环而不停息。
如此则阴与阳相交合,性与命皆不绝。
所以现在的剖腹产和各种胸腹部手术,尤其是刀口横切者,或者是直接将刀口切在任脉之上者,对任脉的损伤是很难修复的,至于对病人手术后身体的伤害程度,只有经过详细的跟踪调查统计其术前术后状况并加以严格对比才能做出,笔者在此不敢妄言。
当然督脉也一样,其他所有经脉也一样。所以一般有过手术或者是大的创伤的人一到天气变化伤疤处就会发痒,笔者总结就是这个原因,具体怎么证明笔者能力不及,只盼高人来指点。
而类似这样的一些工作,这些使得西医天下横行的极有“科技含量”的工作,少有人在做,甚至是几乎没有人在做,这才是使中医落得如此尴尬境地的终极原因之一。
每念及此,吾心…血如滴!
讲了神阙穴的重要性,再来看看艾灸何以能够活人。清朝名家吴仪洛老先生在他所著的《本草从新》里说得好:“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所以,用艾炷重灸神阙穴,就是强力回阳,打通任督二脉、重起阴阳二气的最佳方法。
至于具体如何做法,相对来说就非常简单了。对急救或者是对艾灸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做到:
先想办法将落水者腹中水放出,然后身体仰卧放平,解去上衣,根据天气情况注意保暖,在肚脐中填满盐,或者不填盐也可,将艾绒用手捏成小孩吃的打虫药宝塔糖那样的锥形,大小以底部盖住整个脐孔或稍偏大为佳,然后点火灸之既可。不论次数,直到落水者醒来为止。
为加强疗效,还可以在肚子上盖一个现在家里洗菜常用的塑料筛,在塑料筛上再覆以毛巾一条,增加脐周围灸热的辐射强度。
为保险起见,根据笔者祖父及家父用“灯火灸”急救小孩急慢性惊风休克死的成功案例,可以对落水者加灸几个穴位,效果可能会更好:人中、百会,不过不用加盐,可以直接灸,也可以垫姜片,姜片中间用牙签刺几个小孔。还可以加膻中穴,强力刺激心胸区,以加快回阳过程,使心脏恢复跳动。
另外方中所说的“一宿尚可救”,是不是真的暂且不论,当然是越快越好,落水者发现的越早、被捞起的越快、艾灸的越及时,当然越有救活的可能。
不一定非得等一宿才做。救命活人的事,谁不急啊?!
对于轻微溺水假死者《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五·备急方》一节中也有一个救急妙法:“屈两脚着生人两肩上,死人背向生人背。即负持走行,吐出水便活。”
就是将落水者屈腿背靠背倒背在肩上行走既可,这也可以做为将上例中落水死者腹中水放出来的一个好办法,或许水一放出便即活转过来也未可知,那岂不是更好?!
如果没有备用精制艾绒,干艾叶用手搓去渣得绒也可,实在太急的情况下直接用干艾叶揉成团也可暂用,但是非精制艾绒不能经常用,否则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后遗症,且对身体的这种伤害也是极难恢复的。
这里说句题外话,现在药店里卖的艾条是万万不能用来作艾灸用的,尤其是保健养生灸。这些粗制滥造的所谓艾绒只能用来熏房间以驱蚊杀菌避鬼邪,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后面再细说。
这就是笔者要说的第一个例子,虽然算不上真正的案例,但是艾灸神奇的地方也正是在于她的这种神秘感,越是玄乎,越能体现中华民族医术的居功至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