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作用原理你知道吗?养生保健知识必备 不忽悠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宋代窦材在《扁鹊心书 住世之法》中就有"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之说,明代李梴《医学入门》也说:" 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保健中曾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病治病。艾灸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经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
1 艾灸的物理作用机理
艾灸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燃烧时的热效应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素问 异法方宜论》: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也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作用可治疗因为寒冷引起的疾病。同时,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调整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尤其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及预防保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艾灸治疗疾病时产生的温热效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同时,艾燃烧时能够产生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宜于机体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既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并有利于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产生受激共振,从而产生"得气感"; 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调控机体免疫功能。
2艾灸生成物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
2.1 抗细菌作用
通过实验对艾烟在培养皿中的抑菌作用和烧伤创面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发现艾烟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 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碱杆菌) 有显著抑制作用,能使烧伤创面菌落数显著减少。而就艾烟作用( 与温热刺激分开) 对各种细菌( 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枯草杆菌、奈瑟氏菌和嗜酸乳杆菌) 抑菌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艾烟确有抑菌作用,是细菌生长时杀菌作用的基本和唯一因素; ②艾烟的杀菌作用与烟熏时间长短有关,时间长杀菌作用强; ③艾烟的杀菌消毒作用为临床上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外伤感染、皮肤细菌损害、带状疱疹、上呼吸道感
染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有人采用艾条熏烟对血压计袖带进行消毒,监测其表面细菌生长情况,并与紫外线消毒、含氯制剂消毒作比较。结果表明用艾条熏烟消毒的袖带,完全可以达到环境消毒隔离标准的要求。
2.2 抗真菌及抗支原体、衣原体作用
艾烟对不同的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实验通过比较外耳道涂药( 咪康唑乳膏) 、艾烟熏耳和涂药艾烟熏耳结合3 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涂药艾烟熏耳。的方法治愈率高。研究表明采用艾烟熏灸治疗浸渍糜烂型足癣78 例,得出艾烟熏疗对瘙痒,丘疹,水疱及浸渍糜烂症状效果优于派瑞松。
2.3 抗病毒作用
有实验曾用艾条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发现熏蒸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的抗原性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对乙型肝炎e 抗原( HbeAg)的抗原性的破坏也有极显著性的意义,说明艾条熏蒸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灭活作用,但是未能达到完全灭活乙肝病毒的目的。有文献显示用艾叶500g,置盆子或罐子里点燃烟熏房间0.5h,可预防非典型肺炎的传播。
2.4 镇咳、祛痰、平喘、抗过敏,镇痛作用
大量的药理实验证明,艾叶的挥发油口服或喷雾给药均有较好的平喘、祛痰、镇咳作用,其中尤以平喘作用最为显著。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清艾条烟雾吸入可相对延长豚鼠药物性哮喘潜伏期,能明显松弛正常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有效对抗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对收缩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证明艾烟能平喘,抗过敏。
2.5 抗自由基,调节机体功能,抗衰老,预防保健作用
自由基是人体组织中许多生化反应中间代谢产物。人体内在氧的利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内因性或外因性原因而产生各种活性氧及其它自由基。但体内也有各种消除这些自由基的防御系统,以免组织遭伤害。研究表明,将艾和艾燃烧生成物用甲醇提取,发现有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作用,且艾燃烧生成物作用较强。艾灸具有调整机体功能,抵御或削弱各种致病,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国内研究采用标记放射免疫法,检测40 例老年人保健灸前后空腹血清中上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保健灸能够调节机体EGF 的合成与释放,有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3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功能的调节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功能活动表现为经气。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疗法的刺激点。《灵枢 海论》说"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说明了经络内联外络的生理功能。《内经》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一切疾病均由阴阳、气血不和所致,因此,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将人体病理状态下的阴阳气血关系复归平衡,既是治疗手段,也是治疗目的。《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部随火气而发散也; 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外发,火就燥之义也",而这些都靠经络的调节作用才能实现。现代研究认为,灸法的作用是由艾条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
喜欢可以点下关注哦!您的支持是作者的动力!
如需上述古籍电子版,可私信,免费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