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艾灸到底适合哪些人呢?

作者:问生堂 2017-12-19阅读:1689次

中医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季属阴,人的身体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会出现阴盛阳衰状态,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中医认为,冬季的养生,以补阳、藏阳为主。

冬季艾灸到底适合哪些人呢?

艾灸

那么,冬季哪些人群适合艾灸呢?

一、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 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二、阴阳失调,久寒侵体的人群

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所谓艾灸,就是燃烧的艾绒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

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

冬季艾灸到底适合哪些人呢?

艾灸

冬季补阳灸两穴,精神抖擞人乐观,手脚暖和胃口开!两穴即是命门穴和足三里穴。

命门,又名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棘突之下与脐相对。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其气与肾通。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故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艾灸命门穴又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足部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且往往寒由脚生,阳气不足时足部常明显地表现为脚部怕冷。足三里穴位于足部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寸。艾灸足三里部位,一方面可改善足部怕冷症状,另一方面,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足三里是阳明经的合穴,是人体经气深入合于脏腑的部位,故调补足三里,是养生保健,保暖护阳的要穴。

女性在冬季做艾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经常做艾灸的女性会发现体质明显改善。所以对于女性而言做艾灸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养作用。

艾灸的适应症:女性手脚冰凉、面色晦暗、月经不调、乳腺增生。

每天艾灸20分钟,温暖一个冬。

很多人到了冬天就手脚冰冷,热水袋、热水饼、暖宝宝这些都是来自体外热量,而艾灸却能增强自己的产热,人体手脚冰凉,是表象,实质是人体气血亏虚所致,找到穴位艾灸能祛湿寒,对缓解手脚冰冷有帮助。配合合适的穴位艾灸能起到暖身和增加免疫力的功效。特别是对于身体较虚弱畏寒的老年人,艾灸不失为一种简单便利的养生保健方法。

这个冬季应该怎么灸

1.平素容易感冒(抵抗力低)

取穴:

足三里穴:在左右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共两穴。

左右两穴各灸5~10分钟,可早晚各灸1次。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柱棘突之间。共一穴。

可早晚各灸1次,每次灸5~10分钟。特别是天气变化,易感冒的季节艾灸更有疗效。

2.手脚怕冷者

取穴:

大椎穴、神阙穴、命门穴,足三里穴,涌泉穴这五个穴位。

施灸方法:可早晚各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3.鼻敏感

取穴:迎香,印堂,攒竹,阳白,太阳

施灸方法:手持艾条悬灸,从迎香开始,就双侧,感觉热了移到印堂,在到攒竹,阳白,太阳,面部灸下来大约30分钟到1个小时。

4.鼻炎

取穴:迎香穴,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关元、神阙。

施灸方法:时间方面,可以循序渐进,以感觉热为度。

可手持艾条悬灸。

5.哮喘

取穴:风门、肺俞、至阳、次髎、命门、肾俞、腰阳关、关元俞、神阙等区域。

施灸方法:先用两根艾条一起在这些穴位,从上到下逐步艾灸一遍,这个时间大约是5-10分钟左右,再有气感明显的穴位要多停留一会,这个手法是以激发经气为主,温热局部气血,开通经络。

6.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原则:类风湿局部施灸 以阿是穴(即敏感点为主),另外加肾腧,神阙,中脘。

施灸方法:开始灸的一段时间内,只灸病患局部,和肾腧区,每日一次,待局部症状明显缓解后,这几个部位酌情轮流施灸。长期坚持,必有效果。

7.颈椎病

取穴:主穴:风池,天宗,肩井 辅穴:大椎,风府,曲池,合谷。

施灸方法:温和灸以上穴位,每穴10-15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中间可休息两三天。

8.虚寒性胃痛

取穴:胃经合穴足三里,脾、胃之背俞穴脾俞、胃俞,胃经募穴中脘,

施灸方法:温和灸以上穴位,每穴10-15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中间可休息两三天。

9.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施灸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爱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10.退行性膝关节炎

艾灸:灸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重点内外膝眼灸的时间要久一点。整个患膝灸的时间在20~30分钟。

11.肩周炎

取穴:主穴:颈夹脊、肩髃、肩髎、手三里、肩贞、阿是穴。配穴:天宗(肩甲痛);臂臑、曲池(上臂痛)。

施灸方法: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艾条施灸单点温灸:颈夹脊、肩髃、肩贞、肩髎。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手三里、阳陵泉穴。

12.平时容易气虚疲劳者

取穴:百会、大椎,身柱,膏肓穴等

施灸方法:可早晚各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声明:部分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