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作者:生命与健康 2018-02-03阅读:5806次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掌握了穴性,在随症取穴时,就有了依据。昨天给大家介绍了人体五大补气的穴位,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人体6大补血穴位: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脾俞

脾,脾脏;俞,输注;本穴为脾之背俞穴,故名。本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背俞穴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故脾俞穴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疗背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脘腹胀痛、胃出血、消化不良、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作用;

脾俞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脱 、便秘。脾俞穴配中脘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主治呕吐;脾俞穴配胃俞穴、中脘穴、章门穴、足三里穴、关元俞穴主治泄泻;脾俞穴配肾俞穴、三阴交穴主治消渴。

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膈俞

膈俞穴(Géshù)是足太阳膀胱经第十七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处,因本穴内应横膈,故名膈俞,又因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故又名七焦之间。该穴疗效明显,具有散热化血的作用,刺灸该穴可起到养血和营、理气止痛作用。刺灸本穴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临床常与脾俞相伍以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病证。主治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咳血、吐血、贫血、脊背痛等。

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章门

章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 息,风气如同由此进 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就是。章门穴,别名长平,季肋,隶属于足厥阴肝经。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

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三阴交

其实,三阴交穴就是我们的父母留给我们的巨额财产。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证女人的魅力。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而很多男性面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或者因为自身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不合理,导致性冷淡。三阴交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

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阴陵泉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与足三里穴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

用点揉法(用力点下去,然后开始揉它。一次不要按揉的时间太久……有健脾益气利湿的作用。)每天坚持按揉阴陵泉穴10分钟,就可以除脾湿。

按摩手法: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足三里

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足三里穴的位置: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上午7-9点,胃经最旺时,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身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能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