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的艾灸治疗方案(附三则医案)

作者:艾匠 2018-02-05阅读:3621次

上睑下垂——以眼睑下垂,难以抬举,轻者半遮瞳仁,重者全遮瞳仁,影响视瞻为特征。中医称“上胞下垂”、“睑皮垂缓”,《诸病源候论》中称为“雎目”。亦称“侵风”,《目经大成》称“睑废”,明《景岳全书·眼目》又称“胞垂”,现统称眼睑下垂。

——

眼睑下垂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两者又都可为单侧或双侧,即一个上眼睑下垂或两个上眼睑都下垂。先天性上眼睑下垂,多因上眼睑提肌先天薄弱、乏力,亦可因动眼神经先天发育欠佳所致。后天急性上眼睑下垂的患者,多因外伤所致,除上眼睑下垂外,还伴有眼球外斜等症状。而后天慢性上眼睑下垂的患者,多由重症肌无力引起,具有晨轻夜重、休息时轻、劳累后加重的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上睑肌或第三神经核发育不全;动眼神经麻痹;无眼球、小眼球、萎缩眼球所致,此外还包括癔病性的上睑下垂等。

中医学“五轮八廓”学说认为“眼胞属脾”,肉轮。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则提睑无力,而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少不能养筋则筋肉弛缓,眼睑失去其约束之力而见眼睑下垂。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眼睑下垂的方法,仅供参考,还请就医辨证施治。

艾灸三阴交

《眼科锦囊》:上睑低垂轻症,灸三阴交。

治疗方法:取双侧三阴交穴,笔墨点之,坐点坐灸,卧点卧灸。将艾条一端点燃,艾火距穴2厘米~3厘米,此位置要求基本恒定,以使艾热集中,利于艾热渗透入穴位及使温热感循经感传,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5~10分钟,可先灸一侧,再灸另一侧,也可两侧同时施灸,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治疗结果:经10~36次艾灸,痊愈30例,显效5例。

艾灸百会、涌泉

某院收治50例眼睑下垂患者,男32例38只眼,女18例20只眼;发病年龄40-60岁为多,最小1岁,最大73岁;病程最长两年余,最短4天。

治疗方法:取穴百会、涌泉 (双 ),选准穴后,取一厚度为0.2厘米的姜片放置百会穴上,然后以艾绒一小摄放在姜片上点燃,嘱病人闭目静坐,如觉热甚,可稍移动姜片。灸完百会穴后 ,再薰灸涌泉穴 (双 ) 。每次灸15分钟 ,每日2次 , 10天为 1个疗程。

治疗结果:1个疗程痊愈者26例(上胞抬举有力,眼珠转动灵活,自觉症状消失,视物正常,停灸后无复发 )。有效24例(自觉症状部分消失,上胞抬举略差,眼珠转动好转,视物接近正常 )。两个疗程后全部治愈。

直接灸

某院收治36例眼睑下垂患者,男9例,女2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9岁。病程从半年至7年不等。

治疗方法:取双侧的阳白、足三里、三阴交。全部6个穴均采用直接无瘢痕灸法,每穴灸5壮,壮如黄豆大,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治疗过程根据疗效逐渐减少原用药剂量,直至全部停药。

阳白为足少阳、阳维之会,此为局部取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为补益气血的第一要穴。《铜人》谓其“诸病皆活”。

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会,《眼科锦囊》有云:“上睑下垂,轻症者灸三阴交。”

此二穴为远部取穴。

治疗结果:痊愈者8例,均为病程短,年龄较轻者;好转24例,另有4例无效。

小结

——

特别是婴幼儿,一旦发现眼睑下垂,还请及时治疗,耽误日久会影响孩子诸多方面的发展。

本病患者除了眼睑下垂外,往往伴有其它症状,或腰膝酸软、或体弱乏力、或怕冷、或肢体麻木、或大便糖稀、或食少纳差等,为了治疗更有效果,请辨证施治,单取1-2穴施灸效果偏差,综合治疗才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