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湿气重 艾灸六穴不生病

作者:清泉明亮 2017-07-03阅读:4277次

春天,地气上升,湿气也跟着上升,到立夏之时,湿气越来越大!而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如何去湿邪,中医艾灸认为只要抓住时机,通过艾灸灸通六个穴位便可祛出体内湿气。如春季湿气去除掉,体内阳气畅旺,一年内外邪少有侵袭。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年无病痛!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

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1. 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2. 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3. 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4. 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5. 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6. 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7. 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湿邪通常有两种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

一是外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

二是内湿: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而眼下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春夏之交艾灸六个祛湿穴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春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春天。

1.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 命门穴:

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 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 丰隆穴:

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 解溪穴:

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养生其实没那么难,艾灸需要坚持,健康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