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起水泡怎么处理?看完你就懂了!

作者:中艾堂 2018-03-25阅读:3112次

艾灸时出水泡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人很惶恐。其实大可不必。艾灸疗法最早就是通过发泡来排出体内寒邪治愈疾病的。

如先秦经典《黄帝内经 ·灵枢 ·背腧》云:“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就是讲瘢痕艾灸的补泻。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云: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这是介绍以瘢痕灸应对感染的案例。

在《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云:“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介绍神医华佗用艾灸治疗时的情况。这些都是要通过艾灸皮肤出水泡甚至出脓来排出身体邪毒治愈疾病的方法。所以即使出水泡也不要太过担心,也是排寒邪的一种方式。

而且现代艾灸大多以温和灸为主,一般不容易出水泡。但有时温和灸也出水泡是什么原因呢?

一、温和艾灸出水泡几种情况:

1、艾条或艾灰意外掉落接触皮肤烫伤。

2、艾条离皮肤太近灼伤。

3、艾灸未感觉到热,但患者气血弱皮肤嫩,真皮薄,角质层薄,附件少(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易出泡。

一般艾灸落灰或灼伤后起的水泡,都会较浅表不容易留疤,如果伤到真皮层留疤痕的几率大些,当然疤痕的形成是与本身的体质和细菌感染都有关系。所以要积极预防,一旦出水泡也不用惊慌,正确处理就好。

二、水泡预防

1、可以用方便安全的体位避免意外烫伤,如:侧躺灸面部、背部,防止艾条艾灰掉落。

2、艾条离皮肤近灼伤出泡。如果感觉烫,及时移开艾条避免过热出泡。

3、有些气血弱、先天皮肤太嫩,真皮薄,角质层薄,附件少(皮肤附件: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的人,皮肤很像新愈合的伤口表面或像有层塑料薄膜一样,不太高的温度即可引起灼伤出水泡。像这种皮肤疏松,气血弱,容易红,抵抗力弱的皮肤,艾灸时间和热量应该相应小些。

三、水泡处理:

1、小水泡不需处理,皮肤可以自己吸收。

2、大水泡,消毒后,用一次性针侧面刺破水泡,后用消毒棉吸收水泡液体。涂抹消炎中药软膏等,均匀的涂在水泡处。因为水泡处皮肤很脆弱,容易撕裂,要小心涂抹。保持伤口周围清洁,不可沾水或其它污染物,易磨损部位需要涂中药烫伤膏后包扎。

3、如果皮肤愈合慢,医院处理效果不佳甚至红肿渗液,可以用中药配合艾灸调理。黄芪是治疮疡烂肉的重要药物。

伤口愈合差案例:一患者,腋下肿瘤摘除后,伤口渗液不愈合,每天要换多次纱布。用补益气血方药加重黄芪30克后服用,渗液减少,不到半月而伤口愈合。所以烫伤轻者泡黄芪大枣水即可,重者可以请专业中医师开中药或中成药调理,以加速愈合,也可以艾灸患处加速愈合。

补益气血中成药参考(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补中益气丸

方歌:参芪甘术归,升柴姜枣陈。

药物组成:

黄芪(蜜炙)、甘草(蜜炙)、白术(炒)、党参、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适应症:

脉微细、嗜睡、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便溏、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

禁忌症:

1.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

2.高血压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

3.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皮疹、面红者,立即停药。脉紧大数不能服用。

4.病情复杂请及时中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