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颜色越深越黑,湿气越重?
都是传说!颜色与血液、拔罐力度有关
如果说拔罐、刮痧的主要功能不在祛湿,那出来的“痧”的颜色有深有浅、有红有紫,这又是什么缘由呢?庄礼兴表示,要解释这点其实很简单。
首先,不同人的血液颜色不同,肤色也不同,出来的“痧”的颜色自然会不同。其次,出痧颜色深不深,还与拔罐的负压力有关。例如中医拔罐除了用火罐之外,还有竹罐、抽气罐等。其中,竹罐是在水中去氧,没有火罐的温度、排气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不够“给力”,出痧颜色容易偏浅。
祛湿,这是坊间对拔罐和刮痧主要功能的认知。殊不知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这两种中医传统疗法,其主要作用都不在祛湿,祛湿的作用也不明显!
中医专家提醒,岭南地区的人们不仅误解了拔罐和刮痧,还喜欢将“湿气重”挂在口边,身体困倦、懒怠动、上火、出湿疹都会被归类为湿气重,其实也未必如此。
拔罐和刮痧的目的都不在祛湿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告诉新快报记者,在中医辨证中,拔罐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局部组织,疏通瘀滞,达到调理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并不在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被用于治疗经络不通的相关疾病,例如月经不调、颈肩腰腿痛等。同时,拔罐还有“泻火”功能,常用来治疗各种实症,包括热症和寒症。
刮痧与拔罐的原理相似,“刮出痧”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在经络、穴位上治疗,对于发烧、中暑、感冒等实症有较好的疗效,也能很好地缓解上火等热症。相比之下,刮痧作用在浅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层;并且刮痧只能用在有实症、热症的人群身上,老人、小孩、体弱者,不建议刮痧,孕妇禁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先利湿再调脾胃
很多人以为拔罐能够快速除湿,其实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中医所讲的‘湿’的本质是水。”庄礼兴说,湿气主要通过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虽然主要目的不在祛湿,但也“拔”出部分的组织液,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由于出来的水分不多,祛湿作用其实十分有限。拔罐相对好一些,刮痧几乎没有祛湿的作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而非外治。”庄礼兴表示,湿气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缓解表面症状。脾虚,实际上主要跟我们身体正气不足有关,它会引起营养无法吸收,最终正气不足。中医讲很多气,宗气、肺气、肾气等等,它们都和脾胃有关。因为只有脾胃吸收、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将吸收的食物营养转化为这些正气.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湿气重的典型症状
舌苔白厚、舌苔黄厚、口中粘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肌肉酸疼、大便黏滞等。
在这里给朋友们介绍一种有效的祛湿方法。你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散寒,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这一方法温和不刺激,晚一贴,早一撕,使用方便。这是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改善亚健康。
从经络学的观点看,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6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足底就有76个穴位。可用加入酵素成份的足贴贴敷于足底,使各种精华成分渗透并参与循环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将体内细胞间滞留的毒素吸附出来,有效去除身体久积的毒素及湿气,达到祛病缓疾,改善亚健康的目的。
穴位贴敷乃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改善亚健康。想要了解实用、学习的一点资讯读者,可添加作者微信:
29043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