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发生糖尿病肾病,严重者还会引发肾衰竭。长期检查尿常规可以尽快发现糖尿病肾病,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患病多年却从未检查尿常规,直到病情十分严重才发现。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有什么?
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好能保证每3个月监测一次。其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肾脏是糖尿病并发症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此,即使没有出现肾脏病变临床表现特征的患者,也应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肾脏情况的监控。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μg/min时,糖尿病患者应该开始警惕肾脏是否出现病变,建议这种情况的患者每3个月监测一次。因为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之一。
糖尿病肾病在诊断时需注意鉴别,如果出现蛋白尿时应与肾小球肾炎、原发及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高血压肾损害等相鉴别;有高血压时应与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于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嗜铬细胞瘤等的高血压相鉴别;水肿应区分是心源性、肝源性、肾源性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水肿;贫血应与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
糖尿病肾病症状有什么?
临床常见的容易误诊为糖尿病肾病的疾病及其特点如下。
1、高血压性肾脏疾病:肾血管的病变程度和高血压程度及病程密切相关。早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随病程的进展可出现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总量很少超过1g。可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见透明和颗粒管型。随病程进展肾功能失代偿,肾功能浓缩受限,可出现多尿、夜尿、尿密度下降。当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时,可出现尿量减少,血中尿素氮、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明显低于正常,最终出现尿毒症。
2、心力衰竭:当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时肾脏瘀血,可出现尿量减少,夜尿增多、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可有心力衰竭及各脏器慢性持续瘀血引起的其他症状和相应的体征。
3、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数起病隐匿,病程冗长,具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病程持续一年以上,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者应考虑该病。
4、尿路感染:急性尿路感染一般有典型的尿路刺激征和尿液异常,诊断不难。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症状不明显,可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腰酸、乏力,尿常规无明显改变或尿液异常间歇出现。
5、肾病综合征:临床卜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3.5g/d)、低蛋白血症(≤30g/d)、水肿和高脂血症四个特点,即可作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若仅有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不伴有高脂血症也可考虑诊断,因可能在病程早期所致。应鉴别原发肾病综合征和继发肾病综合征,继发肾病综合征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皮疹、关节痛、各脏器病变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IgG升高、血清补体下降等。而原发肾病综合征罕见,肾活检可明确。
6、水肿:应区分是何原因引起,肾源性水肿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发展迅速,软而移动性大,临床上可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眼底改变。心源性水肿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较缓慢,水肿较坚实且移动性小,伴心功能不全病征。肝源性水肿主要表现为腹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方面。
糖尿病肾病如何预防?
一旦发现糖尿病,请立即把握治疗时机开始使用具有保护心、肾作用的药物,同时控制血糖和血压、选择低蛋白饮食、服用降脂药物,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及时对糖尿病进行合理的调养,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糖尿病肾病应该如何预防: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检查很重要。如抽血验尿检查。经由血中的肌酸酐及尿中蛋白质来评估肾病变的进展,及时掌握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延长肾脏寿命。
泌尿道感染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明显影响白血球对细菌的免疫能力,而使得人体抵抗力变差,造成泌尿道感染发炎。若患者不及时治疗,除了易引发败血症外,更易使得肾功能的损害雪上加霜。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患者要慎防泌尿道感染。
严格控制血糖
患者除了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饮食、锻炼,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外,还应当努力消除一些严重干扰降糖的因素,如便秘、失眠、焦虑、抑郁、各种急慢性感染、过劳、疼痛、月经不调等,同时配合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通络
中医对该病的病机认识是络脉有瘀阻,针对这一点,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活血化瘀通络,用药如水蛭粉,脑血康口服液,大黄蟅虫丸,复方丹参滴丸等。早期使用活血通络的中药可以明显减缓肾脏和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的发展。
防治动脉硬化
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通过单纯降糖来控制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相当有限,只有对动脉硬化相关因素进行积极治疗,才有可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具体的治疗措施就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脂药,降低血黏度,防止血栓形成。
糖尿病肾病食疗方★玉米须汤
玉米须15克、赤小豆30克、生地30克,煮水代茶饮
功效:玉米须、赤小豆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生地能凉血、滋阴。本方适合下肢浮肿、口干口苦患者。虚寒体质患者不宜。
★猪肾芡实汤
猪肾一对,芡实30克、党参30克、鸡内金10克,少放盐共煮汤。
功效:芡实补肾、利尿,党参性温和,鸡内金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也有补肾的功效。本方适合肾虚、腰酸乏力、头晕眼花耳鸣、夜尿多、浮肿不明显的患者。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首先,糖尿病肾病的营养治疗要树立“控”的概念而不是“补”的概念,不是靠补什么东西来治疗;其次,糖尿病肾病的控制饮食是平衡膳食而非饥饿疗法,什么都不敢吃也是错误的。
根据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饮食控制也不完全相同。
早期糖尿病肾病
这个阶段与普通糖尿病的饮食基本相同,包括:
1、放宽对主食的限制。主食类食品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粗制米、全麦面、杂粮(荞麦面、燕麦面、玉米、薯类等),这些食物不仅不会使血糖急剧增加,而且膳食纤维含量高,饱腹感强,有利于控制食量。忌食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乳糖)及其制品,包括糖果、点心、饼干、饮料、冰激凌、巧克力等,这些食品可使血糖快速、明显升高。
以前认为,主食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就是医学上的“糖”,所以应严格限制,现在认为这是误区。首先,只要心脏跳动、大脑活动就要消耗热量,而碳水化合物是最经济实惠的热量来源;其次,如果靠蛋白质来获得热量,就如同“南水北调”、“西气东送”一样,本身会在肝脏消耗许多热量,而且蛋白质的代谢废物还给肾脏增加负担。所以,用肉食代替主食是非常错误的。
2、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成人要0.8~1.2g/日/kg体重。应首选纯牛奶、瘦肉、鱼虾、禽蛋类,其次为豆类及各种豆制品,前者应保证至少1/3。
3、限制脂肪摄入,脂肪不易产生饱腹感,因此常容易超量食用。目前美国对糖尿病患者脂肪摄入量的限制与心脏病患者一致,即每日脂肪数量不能超过每日总热量的30%,以不饱和脂肪酸(茶籽油、橄榄油、亚麻油、鱼油等)为主,室温下为固体的油(牛、猪、羊油)含饱和脂肪酸多,应少吃,尽量不食用动物内脏。
4、多吃蔬菜,选择水果。水果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因此血糖控制平稳时(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可以选用水果。其中西瓜、苹果、梨、桔子等含糖量相对较低,可以放心食用,而香蕉、红枣、荔枝、柿子、红果含糖量相对较高,应减少食用。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做加餐用,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
5、多饮水,限制饮酒。限盐6g/天,如并发高血压应
糖尿病患者要防治肾病糖尿病可怕之处在于其并发症,其中肾脏病变是最常见的,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及早保护好肾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血糖达标
既然患了糖尿病,就必须治疗,治疗必须达标。因为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如出现症状而就医时,患者或多或少地已经出现了并发症,这对患者治疗和预后均不利。所以,我们主张控制达标,不达标等于没有治。不稳定的血糖水平或偏高的血糖仍对心、脑、肾、眼等人体最重要器官进行着慢性损害,促使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可引起肾脏早期隐匿性、不可逆性的损害。
控制血压到正常水平
大凡糖尿病患者多伴发高血压,双重性地加重了肾脏负担,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应该注重血压的控制。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在降压方面首选转换酶抑制剂。其次是钙离子拮抗剂,它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推荐使用长效制剂或短效控释剂,与转换酶抑制剂类联合应用为较佳方案。
减少钠盐摄入
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肥胖,食量大,摄盐量较多。专家发现,摄盐量过高可加速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减退。
早期干预性治疗
糖尿病患者早期干预性治疗效果明显。没有出现糖尿病肾病和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中药六味地黄丸等进行干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血压不在理想水平的可配合应用降压药,一方面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减少已有蛋白尿患者尿蛋白的滤出,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要注意四点
首先是否会发展到肾病的程度,与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的好坏特别有关系。
第二,吃盐多,肾脏负担就大。
第三,吃肉多,蛋白质就过多,增加肾脏负担。好多糖友说,大夫不让我吃主食,那我吃肉,吃到饱为止,而这些身体吸收不了的蛋白质则需要从肾脏排出。早期糖友,肾脏处于高滤过状态,时间一长,就容易损伤肾脏,最终造成蛋白溢出。因此,糖友每天摄入的蛋白量应为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量,50公斤重的人每天需摄入50克蛋白,也就是一杯奶、一个鸡蛋,四两到半斤瘦肉的量。
第四,口服降糖药的选择。肾功能受损在2型糖友中很常见,但早期肾功能下降经常被漏诊,目前多数口服降糖药是以肾脏排泄为主,当肾功能不全时,用药者容易产生低血糖。选择不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无论2型糖友肾功能受损处于何种程度,均不需要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