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灸什么感觉

作者:养生之道网 2017-10-06阅读:4790次

针灸的时候,神经是分布在真皮层内的,在进针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如蚂蚁咬一下,在以后留针的时候是不会疼痛的。如果有比较尖锐的刺痛或者其他不能耐受的感觉,就需要立即停止操作。

针灸只要找正规的医院,专业的医生,对准穴位,准确操作,一般是不会有副作用的。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引起局部水肿、血肿,以及针感遗留的酸、麻、胀、痛等,不过停针后很快会消失。

扎针灸什么感觉

2、扎针灸有什么好处

针灸有疏通经络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人体的经络会出现一定的淤阻现象,采用针灸法,可以使经络保持通畅,并且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往往经络不通的人,气血不通,就会表现出浮肿、肿胀、瘀斑等症状,采用针灸治疗后,可以有效缓解。

针灸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阴阳失衡指的就是我们身体的平衡被打破,此时就说明我们生病了,通过针灸可以使身体逐渐的趋于平衡,告别疾病。

针灸还有一个作用,是扶正祛邪,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指保健的作用,针灸可以驱赶走身体内部的一些病邪,让身体处在一个正气的状态下。

3、针灸一般扎几次有效果

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的话,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即可,五到七次为一疗程,连做三个疗程以上。

针灸治病就像服药一样,是一种治疗方法。服药有一天一次的,有一天两次的,有一天多次的,因为药物在体内产生疗效要有一定的药物浓度,这是决定服药次数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看病情的轻重,轻的服药量和次数可以减少,重的相对要增加。针灸也是一样,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针灸的次数。

一般来说,病情轻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时间不允许,也可以两天一次,三天一次。

研究表明,针灸一次,疗效维持的时间可以达到72小时,如果只是病后恢复期的调理,也可一周两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针几次,有的需要24小时留针。

扎针灸什么感觉

扎针灸“得气”才能有效

所谓“得气”,是中医针灸的专业名词,现代人称之为“针感”。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医生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患者的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这就是“得气”。“得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医生判定患者经气盛衰、病候预后,而进行正确定穴、行针手法、针治效应的依据。古今医家都十分重视针刺“得气”。

针灸时是否“得气”,患者可这样判断: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沉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跳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受刺腧穴部位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等现象。

在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生也可感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上述针感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脏腑等,从而起到调节阴阳,调理气血,进而促进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扎针灸什么感觉

1、对于年老的人在进行针刺的时候,最好是取卧位,取穴少,手法应轻。

2、对于一些怀孕的女性,在施针的时候不能过猛,对于合谷、三阴交、至阴等穴位,以及腹部、腰骶部所有会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都不能针灸。

3、有些小儿在治疗的时候不配合,所以施针一般不留针,婴儿的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部位不能针刺。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自发性出血,损伤之后血流不止的人,都不适宜针刺法。

5、皮肤感染、溃疡、肿瘤等部位都不宜针刺。

6、肾区、眼区、胸背、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等症的患者的腹部,还有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在进行针刺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深度和角度,不要用直刺,以免伤及脏器。

7、针灸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不是每种病症都能治疗,对于一些急重症疾病,应及时地采取综合治疗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