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针灸治病的作用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针灸是怎样治病的呢?
中医认为,针灸最主要的作用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气在中医学中,主要是代表人体内的各种物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气与血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具体来说,人体的各个组织,都需要血液供给营养,才能产生各种功能;血液运输到人体各个组织,又需要心血管的动力。
因此,一个人如果气血功能调和,他的身体就健康;如果气血功能失调,就要发生疾病。调和气血的作用,就是指矫正机体功能偏盛或偏衰,使之保持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灸第二个作用是镇痛
中国古典医学认为,针灸所以能止痛,是因为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气血在经脉里运行畅通无阻,没有疼痛的感觉。
如果有什么原因造成经脉里的气血运行不够通畅,就会产生疼痛,叫做“不通则痛”。针灸能够止痛,是因为针灸能使经脉里的气血运行通畅,这叫做“通则不痛”。但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很多,所以针灸在临床上治疗疼痛的方法也不一样。
比如风湿性疾病,这种病是由于风、寒、湿这些外邪侵犯人体,造成气血运行不通畅,因此治疗的时候,就应该使用散风、祛寒、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又比如炎症性疼痛,这是由于体内蕴热、感受时邪,也就是某种细菌感染,造成气血壅滞,治疗这种疼痛,就应该采用清热消肿的方法。所以说,针灸镇痛,不是单纯的止痛,而是消除致病原因的结果。
针灸的这种“通经脉”的作用,在临床上不仅用于镇痛,还可用于治疗闭经、产后奶水不足、半身不遂、局部冻伤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