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腰痛是慢性腰痛中的又一病症。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导致肾精亏损,无以滋养腰脊而发生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肾虚腰痛多数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下降,特别是性激素分泌减退和蛋白质缺乏有关,类似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它是由于成骨细胞失去固有活力,使骨的基质不足而形成的一种代偿性疾病。骨质疏松的脊椎,常可出现双凹样畸形,即使遭受轻微外伤,也易造成压缩性骨折,但是骨质的组织学及化学成分均属正常。
主要表现:
腰痛隐约缠绵,酸胀乏力,腿膝酸软,腰局部喜按揉和温暖。偏于阳虚者,面色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少腹拘急,舌淡脉沉细。偏于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苦,脉弦细而数。腰部无明显和固定的压痛点,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本病日久,可出现身高降低趋势和驼背。X线摄片除呈骨质疏松征象外,无其他骨质病变。严重者可形成类似压缩性骨折及双凹样改变。
艾灸补肾最快最好!
人体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之功能,右肾辖五脏(心、肝、脾、肺、肾)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作用。中医总结了多种养肾补肾之法,最后选择艾灸,认为艾灸养肾:温而不燥、厚而不慢!
《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方面表明灸法有特殊疗效,针刺灸法各有所长,灸法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灸法还可补针药之不足,凡针药无效时,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保健灸法,古称“逆灸”,就是无病而灸,在人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益脏腑从而防病祛邪、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称为保健灸法。如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说:“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艾灸就是中医中最有效的一种间接治疗办法,上古之人便知以火之温热煨患处可令痛减,这便是灸法的早期雏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艾灸技法已非常盛行。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
使用灸法,正如《针灸大成》所说:“艾炷又加杂药而成,其药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主力更著。”常用的补肾穴位是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等,常灸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效果。一般保健养生,一周艾灸3-4次;每次每个穴位最少灸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