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基因检测成“祖传秘方”,消费级市场创业想得美(二)

作者:五个达不溜 2017-06-27阅读:1781次

书接上回

逆向思维,如果BAT没有这些数据,是否会营销其基础业务呢?不会!用户照样网购、网聊、网搜。但是对于基因检测而言,没有数据库,基本没得玩儿。

基于消费级市场的基因检测创业并非易事,与其它互联网+领域的模式创新不同,这是一个技术创新、科学创造市场。

上一篇从市场认知角度讨论了这些创业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如果要实现对用户基因的精准诊断,创业公司们还任重而道远。

谨防基因检测成“祖传秘方”,消费级市场创业想得美(二)

数据采集

在用户端,数据采集并非易事。阿里巴巴基于电商这种刚性消费,潜移默化的获取了海量数据,腾讯利用社交,百度依托搜索同样如此,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者说基础业务带来的附加值。

逆向思维,如果BAT没有这些数据,是否会营销其基础业务呢?不会!用户照样网购、网聊、网搜。但是对于基因检测而言,没有数据库,基本没得玩儿。

数据库即标准,只有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数据,才能确定出靶基因。比如发现许多患有癌症的人均是在某个基因上出现了突变等其它共同点,而这个即是一个关键的参考标准。显然,如果没有一套标准,即使能准确检测出基因的状况,也无法给出结果。

那么,国内的这些创业公司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基本两种路径,一种是购买已经其它已有一定规模数据机构的数据,另一种即根据已有确定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判定。但如果从商业的角度看,这并非长久之计,积累自己的数据才是关键。

按照现阶段市场流行的做法,还是最原始的人工采集,通过基因检测产品的方式,一个一个采集用户的基因数据,一方面解决收入问题,一方面积累数据。但如果想要规模化,单纯依靠目前的方式,要积累到规模化数据,恐怕要到猴年马月了。

1、产品服务单一。只卖检测报告,显然持久性的打动用户,如何开发出更好玩,对用户更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基因检测是基础。

2、价格。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在数百元到千元不等,作为一个娱乐属性突出的产品,并且又在推广培育期,是否还有更优惠的价格,吸引用户?按照国内创业公司的路数,营销大战是否可能上演?

3、渠道。现在多采用网上下单,线下快递的方式,未来是否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比如线下实体门店合作,跨界营销等方式进行渠道拓展。

检测技术

还记得上一篇中提到《纽约时报》女记者的遭遇吗,三家检测机构的结果各不相同。有人解释说,导致这一结果的一大原因是技术问题。

在基因检测这个链条上,决定的结果的核心就是技术。W君并非专业人士,但是从理论上来讲,技术难题覆盖了整个链条,比如样本采集后的基因捕获技术,这一环已经相对成熟;再比如测序技术,这又涉及到上游的基因测序设备生产商,目前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商用,也是基因检测产品价格降低的主要因素;还有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检测设备作为基因检测产业的上游至关重要,犹如手机的芯片制造商,直接决定终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Illumina、Complete Genomics、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等一流的设备制造商都在欧美,也意味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上游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华大基因为什么不惜巨资收购Complete Genomics的原因。

此外,基因检测设备的发展能否像计算机一样小型化?如果未来可以实现,那么普及化后,无疑对数据采集具有里程碑意义,就像智能手机的出现,成为很多企业数据的重要入口。

但是使用同样的技术,也并不一定有同样的结果,一大原因是检测方法不同,比如检测位点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基因位点不同决定每个个体的差异性,个体的特征,包括体重、性格、身高、健康等属性就由位点来决定,世界上70亿人口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基因是一样的,正因为基因的位点差异,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

目前各家平台做的是哪些位点检测?能够实现多少位点的检测不得而知。

科学家认知

解读人体基因方兴未艾,但其难度也意味着,人类还无法解读自己身上的所有基因,现在可以解读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即使平台有足够的基因样本数据,但是依然存在无法解读的可能。

基因检测公司的技术人员习惯被称为科学家、博士。如果从专业角度而言,他们也受得起。那些基因检测创业公司,其核心资产也在于这些科学家博士们。

生物学、基因学,甚至医学,基因检测需要多学科的人才支撑。从目前国内创业公司的团队成员来看,一部分来自科研界、一部分来自传统医疗行业,而最为熟知的则是来自华大基因,其被称为基因检测行业的黄埔军校。

这些科学家博士们能够读懂多少基因,直接决定了其在商业上成功的可能性。而据了解,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依然非常匮乏,很难想象一个缺乏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的互联网公司如何发展壮大。人才团队也是基因检测企业突破的一大障碍。

从数据角度看,基因侧学公司不仅需要样本数据的海量积累,还需要通过科学的不断突破获取那些未知的增量数据。

未完继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