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生参考唐代药方炼仙丹,老师开课八年学生说抢课要靠运气

作者:AI财经社 2018-03-20阅读:2112次

文| AI财经社实习生裴晨昕

编|鹿鸣

因为一段“学生炼丹”的视频,浙江大学药学院的教授王毅和他开的公选课——《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再次火了起来。

近日,多家媒体转载了这样一段“炼丹视频”:依据在公选课上学到的中药知识,浙江大学的几名学生参考唐代药学家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制出古代丹药“孔圣枕中丹”——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该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站后,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炼丹仙术已为糟粕”,有人感慨“国学复兴前景光明”。

而由药学院教授王毅所开设的这门公选课《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也被媒体戏称“炼丹课”,对此授课教师和学生颇有怨言。

任课教师:无意当网红

“这已经是第三轮报道了,这何况学期都还没开课”,面对AI财经社的问询,任课教师王毅显得有些无奈。

公开信息显示,《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是药学院面对全校同学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旨在展现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些性成果,和学生分享自己作为科研人员的感受,普及推广中医。王毅证实,自2010年秋季算起,这门课他已经教了八年。

和其他高校教师一样,王毅的主业是科研。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中药药效物质的快速发现”以及“现代中药的创制”,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中药”的。公选课的意外走红让他觉得有点不解,“可能是大家对中医药和中医的争论都比较多吧”,“现在缺乏科学理念来阐释中医药的内涵,我们干的也就是这种事”。

作为博士生导师,王毅面向本科生一共开了三门课程,除了大火的《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外,还有专业性更强的《药理学》和《新药创制理论与设计》。相较于后两者,《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作为通识教育公选课有着更强的科普性质,也更鼓励人文社科、经济等非药学专业的学生参与。

除了常规的基础药理知识学习以及中药药材的采集辨别,在课堂上学生们多有动手实践机会。王毅向AI财经社透露,今年秋学期的课程还会有企业赞助,提供药膳资料以供教学使用,但他强调“不算商业性质,纯粹公益,也不会帮企业打广告”。

王毅坦言“个人很欢迎媒体宣传”,往年的作业评审、成果展示也会有媒体参与报道。但这次“学生炼丹视频”的意外走红和部分媒体过度的娱乐解读让学院觉得有些头疼,“有点扯远了”,“我也不想当网红,上上课就好”。

选课学生:抢到课是运气好,对中医看法有所改观

来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莫兰毕业两年有余,提及大二时选修的这门课,依旧显得有些兴奋。

“满啊,每次课教室都很满”,“这门课很火爆,所以那时候能抢到也是运气好”。“作为一门公选课,老师讲课生动又能学到东西,所以大家都很爱听”。

莫兰记得当时的期末作业就是组队去校园中寻找一些中医药材,拍照采样,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她还特地采访了一位中医。

在看到学弟学妹的“炼丹作业”时,莫兰惊呼现在的本科生“太厉害”,但仍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提炼相当于化学实验,风险较高而且麻烦,上火上药还比较危险。

在她看来这门课的更大意义在于扭转大家对中医的误解。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莫兰坦言

“很多医学实验室的研究都只是理论阶段,但是现代中药研究实验室不少产品已经落地上市,其的研究能够发挥实际效用造福大众了”,譬如把暖宝宝和艾草液结合缓解女生的痛经。在了解过这些以后,她对现代中药十分支持。

莫兰记得有一次老师预告下次课要讲“护肤的食材药材”,当时全教室女生都欢呼了起来。

来自法学院14级的女生林欣(化名)也是在这门课上打开了“中医养颜”的大门。

一次课上老师邀请了一位资深的中医专家来做分享,“那位女士真的保养得超级好,四五十岁的年龄,远距离看起来像是二十多岁的,几乎没有皱纹”,“我们小组当时也就是看到她才决定在作业中研究中药美白这一块”。林欣坦言最后“实验失败”,但因为这门课对中医的看法有所改观。

“身边有很多人其实都不太相信中医,觉得这些东西很玄乎,只信西医,但这门课就是能起到一种普的作用,能展现中医的脉络和理论,体现它的实用性。”然而在看到网上凸显“炼丹课”的报道标题时,林欣显得有些抗拒:“我们真的不学炼丹这种仙术,我们学的是很正经的中医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