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临床上,病人单纯以某一疾病或者单纯某一症状来就诊的其实不多;而现实是,很多病人症候兼杂,经常几个症状明显,又同时十几个症状同时存在。
如最近一个青年女性患者来就诊,诉经常咽喉干痒;饮食稍微辛辣点,就容易出现咽喉疼痛;如果饮食生冷,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常常睡眠不好;觉得疲劳困倦;经常觉得心烦、脾气暴躁;常觉得腰酸背痛;舌苔白腻微黄。
做西医相关检查,又没有发现什么疾病,看过中医无数,症状时好转,时加重,始终解决不了问题。
病人的症状复杂,医生如果对症状了解不详细,很容易出现片面的辨证;
就算了解清除,也很难用一两句话将病情概括;
就算想给病人详细分析,病人往往越听越糊涂,听不懂;
医师也无奈,所以随便说个答案回答病人了事,于是有的说阴虚,有的说是湿热,有的说是气虚,有的人说肾虚;
病人会觉得医师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水平不够,实属无奈。
至于治疗,病人久病成良医!说什么药都吃不得,吃凉的容易拉肚子,吃热的上火,吃补的也上火,不知如何调理?
我认为调理思路应该是:越是症候复杂,越是要重视从脾胃调养,以和法为主;不宜大寒大热,忌大补大泻,否则病人绝不能耐受。
比如上面说的青年女性患者,我的判断是平素脾胃亏虚,运化功能差,胃肠化生湿热、痰热;胃肠中枢气机不利,进而寒热不调,导致各种看似互相矛盾的症状产生。
脾虚气虚,则困倦、腹泻、腹痛;
痰湿气滞咽喉就容易出现咽喉不适;
胃肠湿热内蕴,上扰咽喉会出现疼痛;
痰热扰心神则睡眠不安,脾气暴躁.;
..........
但最关键的病机在于脾胃不和,气机不畅。
我用药如下:法半夏15克,竹茹10克,陈皮8克,枳壳10克,茯苓3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桔梗12克,酸枣仁15克,甘草3克。
调理方法主要是健脾和胃为主、化痰祛湿、行气消滞、少佐清热安神。
类似病人太多,症状可不同,但病机雷同,调理思维相似,我常用温胆汤、平胃散、小柴胡汤等等加减化裁;
用药以调和脾胃、调和寒热为主,缓缓收功,不能操之过急,多能逐步起效,甚至完全恢复。
以上方药、调理思路,可供同道及患者参考;症状复杂,建议找中医就诊。
关注我,头条号里有更多中医养生文章;有疑问,可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