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作者:中医家 2017-08-31阅读:1092次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引子—

中医的根是在民间的,中医也是由民间而发展起来的,如今的民间中医却普遍面临“一证难求”的尴尬,民间中医究竟如何发展,今天中医家有幸请到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会长李昌海老师,给大家深度剖析这个问题,献上锦囊妙计。

—访谈人物—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民间中医的传承——脉学传奇

李医生:我的医术既有祖传的成分,也有师承的成分。我之前跟过几个老师,其中最好的老师是广州的陆彪。他是一个民间中医,我在他那里学了很多脉学知识。好的脉学,不需要病人说症状,你把了脉之后就可以告诉病人是什么病。好的脉学,你可以体会出很多具体的内容。比如鼻塞,你就可以把出来是左边塞还是右边塞;肩膀疼,是左肩膀还是右肩膀;再比如月经还有几天要来或者正值行经的第几天,这都可以把出来。当然脉学还要再结合一些其他的医学思想,比如玄学。那就可以把出病人这段时间家庭和事业是否顺利,也可以把出这个病人是经商还是为官。脉学,其实是一个非常深奥的东西,我刚好有缘分跟到老师学习,所以我是有祖传和师承这两部分。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中医家记者:您刚才谈到脉学,我听很多老师说,脉学也分好多类。有些是微观的脉学,比如刚才老师您说的病人的症状,有哪些地方不舒服都可以从脉象上摸出来,那主要是从脉象来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再深入一点可以从脉象上预测这个人气机的运转方向,最主要的就是对处方或针灸都可以提供治疗方向,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是吗?

李医生:脉学属于中医诊断学里面的一种,四诊里最难的就是脉诊。所以脉诊作为临床辩证的方法之一,这是不可否认的。在我们这个门派里,我们是根据脉象来开药的,不是依据病人口中述说的症状,所以脉诊在我们这个学派里重要性非常大。

中医家记者:脉学其实比较抽象,就像您说得,不是通过症状去给病人开药,您通过把脉已经知道了病人身体的症状,但是您的这种方式对临床的参考意义似乎不是很大。其实相当于你是在运用一种像西医一样比较精准的检查方式。那深入一点,您可不可以把这个人气机运动的方向做一个预测,这个对于我们临床治疗的参考意义会比较大。更深入一点就是您刚才说的,您可以通过把脉知道他现在的一些人生的经历和目前的心理状况,或者说他人生的机遇。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李医生:一个人的脉就是他人品的说明书。很多时候,我可以通过他的脉象看到他母亲及子女的疾病,就是从一个人的脉看三代人。就像基因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是很难改变的。即使疾病改变了,当时情况有改变,但是整体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

扶阳派民间中医长寿的养生秘密

我祖辈都是从医的,父辈这一代没有学,如果我不学的话就断了,这就是中医的传承遇到问题了,所以我也在从事中医传承的工作。祖传的医学是火神派,又叫扶阳派,主要是擅长用温热性的药物来治疗疾病,也是从郑钦安那边发展过来的。按记载,家族里有个先辈活了256岁,还曾经给军阀杨生做过保健医生,我也只是听爷爷说过有这么长寿的人。前段时间我们研究会的人员去惠州看望一位老中医,他已经111岁了,还在给人看诊。长寿与注重养生还是有很大关系的,第一要保持愉悦的心情,第二要合理的饮食,不能过饱,也不能过饥,第三要尽量避免食用一些寒凉的食物。

火神派传承人,附子的妙用

中医家记者:火神派善用附子,您能给我们简单分享下附子的使用心得吗?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李医生:首先我是重庆人火神派传承人,尤为喜爱“附子”这味中药,附子有大毒,如河豚非常美味,但是很毒,每年都有不少人由于河豚的美味而丧尸性命。

附子是一把双刃剑,是中药四大主帅之一,又称“药中四维”,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功效之卓著。历代医家盛赞其回阳救逆、善温五脏之殊功。张仲景可谓善用附子之典范,在《伤寒论》中使用附子之方达到六分之一,被后世广为应用。

如要用附子不发生医疗事故,就必须在附子的毒性、偏性上好好加以研究。

首先来看附子的毒性,。这是不管医者是否按指征用药都必然存在的。也就是说,即使医者辨证准确无误,如果没有掌握减毒去毒的方法,就有可能发生中毒反应。而一旦发生中毒反应,如不能及早辨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一误再误,就可能危及生命了。显然,在这些环节中,减毒去毒方法的充分掌握,是防范附子中毒的关键。具体而言,应当包括:炮制、配伍、剂量、煎煮等。以上方面一有不慎,祸不旋踵,必须小心谨慎,时时在意。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附子的偏性。如用在合适的地方,正是医者求之不得的妙处;而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则为害不小。所以,该用在哪儿,不该用在哪儿,是用附子的首要问题。同时,这也是最难掌握的。说这是首要问题,好理解。为什么说是最难掌握的呢?有三个原因:

一、附子性热,当然用在寒证中。问题是,寒热两极颇有形似之处,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临床还多见寒热错杂之证。辨一般证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辨别寒热的疑似(真假)或错杂上。此非多读书、多临证者不能。

二、附子救危,用在危急重症。时间紧迫,不容犹豫。难在当机立断,非有勇有谋、有胆有识者不能。

三、附子是要药,其应用甚广,绝不只限于亡阳证、虚寒证。从古至今积累了用附子的丰富经验,也留下了不少禁忌,但又都缺乏系统地总结。

这些经验是不是经得起实践检验,这些禁忌是不是必须遵守,都还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所以,用附子难,还难在用附子的探索性上。这又需要医者多读书、多临床、多思考,还要有胆识。附子具有散寒卓效,寒邪入侵或寒从中生引起的证候一般均可用附子,也应当用附子。

这些证候,前者如中寒、寒气霍乱、寒气腹痛、寒气呕吐、外感寒邪泻、寒凝胃口而痛、寒痹,后者如寒积腹痛、积寒泄泻、胃寒呕吐。有关的病症未作详尽查考,以上病症均引自《症因脉治》一书,不过举例而已。当然,寒邪入侵与寒从中生有时也不易区分,两者的发生又往往基于患者的阳虚体质,特别是寒从中生与阳虚体质更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笼统的可以称作“虚寒”。附子散寒、助阳均有卓效,因此对于“虚寒”是必选之品。

附子也可以用于中风。中风,唐宋以前多从外风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居多,元代王履将中风分为两类,外风引起者为真中风,火、气、痰引起者为类中风,近代以来则又多用平肝熄风之法治中风。观唐宋前治中风的方剂,小续风汤类方可推为主方。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独家分享,广东人应该如何养生

中医家记者:感谢您的分享,您定居广东,广东人的体质有什么特点呢?

李医生:我所在的城市是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人尤其广东女人,素面黑或者淡白居多,依据我多年从医临床经验,多属寒症,广东省素有喝凉茶的习俗,现代空调、冰箱、饮料大行其道,然在广东若身体不适均先凉茶侍候、若无效在投医,投医入院也是抗生素,故我总结为:清热解毒、抗生素杀人无数,在广东养生不能一味靠“凉茶”,还要辨证。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我个人的建议是不到不得以的阶段不要使用“凉茶”,保护好自己的阳气,阳在人在,阳亡人去。所以多使用一些性温的食物,如姜、葱、蒜等。女性朋友可以使用生姜红糖水进行保养使面色红润漂亮。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怀疑我的观念,老师这样会上火呀?我经常上火的?一喝凉茶就好呀?越是容易上火的越是怕冷、冬天手足冰冷、痛经等情况发生。人是阴阳组成的、当阴大于阳的时候,阴逼阳向上,并且火有向上的特性,所以越是寒性重的人越容易上火。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创办研究会——弘扬传统中医文化

中医家记者: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是怎么创办起来的?

李医生:我本人属于民间中医,再加上国家政策对中医药非常重视,把广东省作为中医药强省,但是民间中医药这一块做得还不够好,在这种状态下,也是省政府的授意,我就创办了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民政厅王厅长和曾厅长取的名字。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社团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和发扬中医药知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中医的一些东西都被慢慢地淡化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怎样熬中药,更别说喜欢中医药了,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去传播中医药知识。社团每月都会有三到四场中医药实用技术方面的公益性培训。参与这些公益性培训的人员分四类,第一类是医院的医生,第二类是养生馆从业人员,第三类是美容院从业人员,第四类是和中医药相关的大学生和中医爱好者。我们开展的大多数培训属于一些基础类的培训课程,比如刮痧、艾灸等。我们教学的原则有三个,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一试就灵。你来参加培训,我们先影响你,再通过你去影响你的家庭,然后再通过你的家庭去影响你的邻居,这样慢慢让中医药走进了每一个家庭,走进每一个社区。所以现在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应。”

扶持民间中医的发展壮大

另外民间传统中医也一直面临很多问题,社团对传统中医的扶持发展做了很多工作。2016年三月份的时候,我们学会就组织专家去阳江市的阳西县,也是受到当地政协的邀请。我们通过当地的医药协会联络了当地的一些民间医生,也叫做医疗实践工作者。连线了一批之后,我们开展了一个调研,调研之后们把报告交到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也非常重视。后期在专业会组织确有专长考试的时候,我们学会还到阳西县做了一个动员大会的专题,当时参会的有200多人,应该说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基层的中医或者民间的中医他们也渴望政府的认可,尤其是得到政府对自己的技术的认可。这次考试,正式报上了名的人不多,考试通过率也不高,这说明政府监管的力度还是可以的。我觉得民间中医,欠缺的地方该学习的还是要学习,今年考不上我们明年还可以考。所以明年确有专长我们还会组织考试。所以这也是我们对民间中医的发现或者说扶持。另外,我们学会也在成立期间吸引了很多民间中医不断的加入进来,有许多在某些方面有特殊能力的人进到我们学会里来了。比如治疗烫伤的,医院搞不定,但是他能够搞定。还有治带状疱疹的,民间俗称蛇缠腰的,人家几天就搞定了。有些病医院搞不定的,他也能搞定的。

所以我们就是通过这个学会,吸引了很多地方上有名的中医,当然一些日本的中医也有,加入到我们的学会。他们能说汉文,能写汉字,也很不错。而且他们分析病例病案也很专业。”

中医家记者:“您可以说一说民间中医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吗?民间中医其实是非法行医,在他们行医没有得到政府的承认的情况下,目前是通过确有专长这个方式来考核。”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李医生:“对,因为很难认定。”

中医家记者:“每一年这个考试都会控制通过率,这样通过率就不会特别高是吗?”

李医生:不是这样的,按照我们跟中管局的领导交流的内容看,这个不是控制的问题,就是说还是一个考试范围的偏重。主要是侧重点不同,因为民间中医他不可能像专业的科班生一样很全面的掌握知识。有些内科的基本不懂外科,外科的不懂内科。但是这个确有专长考试很多内容都是要涉及到的。

中医家记者:所以考试相对考核的方面会比较全面,那民间中医他可能某一方面还欠缺。

李医生:是的,这个原因导致的通过率低。所以说一些民间中医也提出考前组织一个系统的培训班,组织大家学习一下。我们把他们这个建议反馈回去,看明年的时候中管局能不能聘用我们去做一个考前的学习班。但这个要明年才知道,现在还不清楚。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中医家记者:对于民间中医来说,该系统学习的还是应该先自主学习起来。相信很多的民间中医都想要得到政府的认可,那您可以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参加确有专长考试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吗?

李昌海:这个还是比较简单的。第一要到你的村委会或者居委会出一个证明。证明你确实一直以来都在这个地方行医,并且行医反馈的情况还比较好,没有出现重大的医疗事故等等。如果是农村的就是去村委会,如果是城市的就是居委会。第二要找两个执业医师对你的技术做一个认定。第三要到一个医疗机构,就是有政府颁发的医疗许可证的,比如诊所或者医疗卫生站的这类机构,证明你在那里上过班的,要盖章,复印一份它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就是要提供三十个病人的签名和联系方式。要证明你确实给他们看过病的,提供这个东西就可以了。然后就把上面的资料交往当地的卫生局、卫计局或者卫计委里面的中医科。

这是今年广东省的要求,其他地方我就不清楚了。那么明年是怎么样的要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明年有变化?因为中医药法案下来了,以后这个标准是降低还是提高,我们都不知道。大家都猜不到,所以要等真正出来才知道。但是今年就是这个要求。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中医家记者:这个确有专长的条例出来以后,我们听到一些民间中医在抱怨,他们本身就是在从事非法行医的活动,然后政府还需要他们提供20份病例,那不是提供自己非法行医的证据吗?这个地方我觉得有点疑问。

李昌海:这个方面是有一定的顾虑,但是我把民间中医的这种顾虑在跟中管局的柯局长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提出过,我们是不会主动去打击报复的。毕竟这个事情你是往好的地方去进步的,所以不会打击报复。很多民间中医在提供资料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学会去年也帮扶了一部分,他们也通过这个拿到了确有专长的资格证。

互联网中医该如何发展

中医家记者:我们公司是15年5月份成立的,是一家中医互联网公司。因为当时国家也出台了互联网加医疗的大政策,我们就成立这样一个公司。您怎么看待中医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的呢?

李医生:我认为中医要发展必须要走向现代化或者互联网化,或者叫做数字化。您看我们中医看病望、闻、问、切。西医原始的诊断方式是医生拿一个竹筒一样的东西听病人的心脏和肺,然后再敲,用手摸胃和肝。但是随着西医的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出现了B 超仪,CT机等等。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中医当时最原始的诊断方式是望、闻、问、切,我们现在还是在用望、闻、问、切这种诊断方式。那么相对于西医而言,我们中医的诊断方式比西医的原始上要先进很多。西医的诊断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中医的诊断方式还没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医的根是在中国的,不是在日本和其他地方,是不是?那么为什么中医的诊断方式没有变化呢?是因为我们从清朝开始就一直在打仗,一直在为自己的吃饭问题而烦恼?那么你想,中医的发展要走向科技,这样怎么走呢?

现在我们国家刚好安定团结了,也不打仗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也解决了,从而诞生了你们这样的互联网加医疗企业,关注中医互联网化的企业。这也就是为中医走向现代化的提供了一种方式,所以我相信在未来100年或者200年之后,我们中医也会像西医一样渗透到更细微的地方去,但这是需要几代人去努力的,因为西医发展到今天能用CT机的话也是许多代人的努力,不是一代两代人的努力能够完成的。”

中医家记者:那您对像我们这样的互联网工作者,有没有什么寄语和希望,我们做哪方面的内容,能够帮助中医的发展呢?

李医生:首先你们公司关注民间中医这一块是非常好的,因为中医的根是在民间的,中医也是由民间而发展起来的,这样一个古董级的医学体系,并且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但是我殷切的希望你们公司在做好软件的同时能够与一些医疗机构或者是一些医疗的行业、协会加强合作。

编软件的人不是中医界的人,那中医界的人又不会编软件,我希望你能够聘请一些中医顾问来解决这里的一些难题,或者是加入、依托一些行业协会,或者和某些专家来解决我刚才说的问题。这样的话做出来的东西会更好用,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中医的要求。

刚才说到中医的四诊,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我觉得你们做的很好,但是你们有没有去想过让脉诊也去数字化,搞一个采脉仪,用一个仪器然后把那个脉象能记录下来,像文字一样,很多中医都使用之后,它就会形成一个大数据。这样我一采到这个脉的时候,你就说出什么病,这个诊断就出来了。这个就交给你们去想了,我们想不到怎么在技术上去实现这个。我也用了你们的这个软件,平时用也很好用。”

对年轻人的寄语与希望

中医家记者:是的,只要是医生有什么需要,我们都可以改进。那最后请老师对我们年轻的中医和民间的中医讲几句话吧。

李昌海:我还是借惠州市那个111岁的老中医的一句话:提到年轻人说中医呢,就上火,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个,不安心学习,因为学中医真的要沉下心去学习;第二个,学会了一点点捞着就跑。就是说治好了一个人就得意忘形了。学中医基础一定要打牢。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沉下心来多学习,要多向一些长辈去学习和请教,然后让自己的中医药技术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够懂中医。因为中医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符号,就跟我们的汉语是一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人说两句话就Hello,yes。长此以往中国人说话就都一半中文,一半英文了,这样说话就不叫中国人了。因为中文是中国人的符号,那么中医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符号之一。我就希望可以通过一个人去影响更多人。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 中医家记者:陈剑城 苏雪贞

■ 本文为中医家独家采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中医家社区搜索“李昌海 ”,可关注采访人物进行深入交流。 @李昌海

发现中医|李昌海:民间中医如何发展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3.1.1。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