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的“露”指的是露水,也就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的出现实际上也是象征天气已经转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作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的是白露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处暑还会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赤膊露体了,会着凉受寒。白露之后,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白露期间,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如果说处暑开始秋燥就逐渐明显,那么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这一节气期间,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此时艾灸要注意温补阳气,补养肾气。这一时节艾灸要多灸肺俞等穴位,以调养元气,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同时预防冬季阳虚,为身体度过接下来的秋冬季节打好基础。
【白露节气艾灸取穴】
肺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肺俞是肺脏之背俞穴,为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地方,常灸肺俞,能补肺卫之气,祛散风寒外邪,达到防治外感疾病的目的。
脾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艾灸脾俞可健脾袪湿,令湿浊消散,诸症解除。
大椎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大椎穴是诸阳之会,灸之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的功效。
中府
位置: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功效:中府为肺经首穴,灸之可治疗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疾病。
关元
位置: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关元穴是人体脾经、肾经、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持续温灸可使腹内寒气消散,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
【白露日常养生注意事项】
1.注意添加衣物
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过后,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体。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最好出门带一件外套。面料以纯丝、纯棉或混纺为好,防凉又止燥。还要注意腰腹部、膝关节保暖,不要“刻意”露出后背和肚脐。夜晚要关上窗户,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十分必要。
2.白露后勿贪食寒凉
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3.白露后泡脚有益养生
从白露起,应注意补养肾气,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4.外出注意通风
白露过后,由于昼夜温差加大,因此,在晨雾的天气里尽量减少外出,老人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不宜在晨雾中锻炼。外出旅游时,莫忘预防旅游病。秋季空气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因此在旅途中一定要注意预防传染病。例如在火车中和公交车内避免和咳嗽的乘客讲话,经常通风换气,要合理安排旅游时间,尽量避免中午时分外出。另外容易过敏的人注意花粉过敏并带些脱敏药物。
5.注意保持心情愉悦
秋天花草树木开始凋谢,人们易于悲伤。因此,白露过后,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多与朋友进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郁。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