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医寿延年
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可靠、精致的阅读服务!
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了与辨证的准确与否、患者的情况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1.药材品种中药计数的传统单位称"味",目前一味中药的来源既有只涉及一个品种的,也有包括多个品种的。一味中药如只来源于一个品种,则不存在品种优劣问题。一味中药如来源于同一科的多个品种,则各品种之间有优劣差异,如麻黄来源于麻黄科植物木贼麻黄、草麻黄和中麻黄三个品种,三者之间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疗效存在差异。一味中药如来源于不同科的多个品种,则差异更大,仅《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贯众,就有 30个品种,分别属于 6 个科。
2.药材的产地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同一品种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其功效也有很大差异,《千金翼方》记载有全国 13道,133 州,分别所产药材 519 种,如河南道陕州柏子仁,河东道潞州人参,河北道怀州牛膝,淮南道扬州蛇床子等等。
现代研究也证实上述认识,如葛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产于吉林的葛根中高达 12%,而产于贵州的仅为 1.77%;西藏产的大黄,其鞣质的含量远较其他地区的高;欧乌头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无毒,而生长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的地中海地区就变为有毒了等等。
随着药材消费量的日益增长,有的道地药材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在积极扩大道地药材生产的同时,进行药材的异地引种和药用动物的人工驯养,值得重视的是引种和驯养都必须保证原药材的性能和疗效,在以往的实践中,既有大量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如越南产的肉桂,挥发油含量达 6.4%,而国内引种的越南肉桂,其挥发油含量最高只有 2.3%。
3.药材的采收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药用部位各种成分的积累会有不同,因而药性的强弱、疗效的高低及毒性的大小也会有明显差异,动、植物药材的采集,既存在特殊性,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对根和根茎类药材,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采收为佳,认为初春"津液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液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现代研究也发现,人参总皂甙的含量,以采收 4~5 年的最高;丹参的有效成分在 7 月采收最高;黄连中小檗碱在生长年限为 6 年的含量最高,甚至一年之中,又存在差异,以 7 月份的含量最高。
4.药材的贮存大多数中药材,特别是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及色素等药物,在贮存过程中由于鼠耗、虫蛀、霉变、变色、走油等因素,很容易发生有效成分的耗损或药材的变质,不仅中药的疗效难于保证,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少数药材,如半夏、橘皮、吴茱萸、艾叶、枳实等则宜陈用,半夏的生品未见有祛痰作用,但放置一年后却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橘皮的有效成分是高沸点的挥发油和陈皮苷,久存后非有效成分的低沸点挥发油散失后,等量的药材中,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会相对增加,疗效也相应增强。
此外,人参及一些动物类药材与花椒、细辛一起共同存放,则不易发生虫蛀;牡丹皮与泽泻共同存放,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
5.药材的炮制炮制是中药材在制剂前的加工处理的通称,合理的炮制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反之,又会降低临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
炮制提高临床疗效:如大多数的矿物药经煅烧后,质地疏松,便于粉碎,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提高临床疗效;如蜂蜜炙麻黄,可增强其平喘作用;酒制大黄,可增强其活血化瘀作用;炒炭可增强药物的止血功效等。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如生地黄为甘寒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热证,但经蒸制成熟地黄后,其药性由寒变温,不再具有清热凉血功效,成为补血滋阴的药物;天南星经猪胆汁炮制后,其药性由温变寒,功效由燥湿化痰变为清热化痰,等等。
6.药材的配伍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需要,按一定的法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合用,称为配伍。合理的配伍应用可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但不合理的配伍,又会降低临床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配伍提高疗效:从中药的配伍七情来看,增强或提高疗效的配伍关系主要有相须、相使,如石膏与知母配伍可提高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与芒硝配伍增强泻下作用、麻黄与桂枝配伍增强发汗作用等。
配伍降低疗效:主要体现在相恶的配伍关系中,常见的情况有:其一,药性相反,而作用部位相同的药物合用,如黄连与吴茱萸、干姜与黄芩等;其二,作用趋向相反的药物配伍使用,如泻下药与涩肠止泻药、止汗药与发汗药,等;其三,扶正药与祛邪药可能相恶,有的祛邪药在祛邪的同时,可能损伤正气,从而可能降低扶正药的作用,如人参与莱菔子等。
7.煎药方法煎药应该选用陶瓷、砂锅,不宜用铜、铁、铝等金属制品,以免发生化学变化。煎药前应加水浸泡 30min,便于有效成分溶出。火候也很重要,一般药材宜先武火后文火,解表药用武火少煎为宜,滋补药应久煎,先武火煎后文火慢煎等均具科学道理,必须严格遵守,如不按此法煎药就会影响疗效。
8.医物人员方面因素8.1 由于当前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对许多中药的药理作用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反映到临床上,也影响到医生的用药。如五味子,药理实验表明,其酸性成分具有祛痰镇咳作用,临床上一些医生由于辩证不清对外感咳嗽的病人也用之,对中医理论而言,这就犯了"闭门留寇"之嫌。
8.2 医院多以西医为主,西医医生人数远多于中医。中医医生习惯用汤剂治病,中成药多为西医医生应用,由于其缺乏中医中药知识,应用起来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感冒,中医分风寒、风热等类型,中成药也分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等不同药物,如治疗风寒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荆芥穗、薄荷、防风、紫苏叶、白芷、葛根、苦杏仁等)和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片(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淡竹叶、淡豆豉、桔梗、甘草等)。西医医生分不清,用起来当然不会得心应手,也就达不到理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