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严重者可累及上胸及肩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和结节等损害。本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本病多因肺经风热,胃肠湿热,脾失健运,冲任不调等原因所致。
针方组成
耳尖、背部痣点刺络放血。
针方临证
肺经风热:颜面潮红,皮疹红热、疼痛或有脓疱。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胃肠湿热:皮肤油膩不适,皮疹有丘疱疹或有脓疱、结节等,溲黄,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数。
脾失健运: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伴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苔白,脉沉细。
冲任不调:病程长,呈周期性变化,与经期关系密切。并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随证加减
肺经风热加肺俞,胃肠湿热加胃俞、大肠俞, 脾失健运加脾俞,冲任不调加膈俞。
临床操作
耳尖穴用速刺法:针刺前先将耳尖周围用手指向针刺处挤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消毒后以左手拇、食、中指夹紧被刺部位,快速刺入1分左右,迅速出针,挤出鲜血数滴,再用干棉球按压。
背部痣点挑刺法:术者手指消毒,然后以左手将背部痣点的皮肤捏起,并将其固定。用握笔式持三棱针,挑刺时,使针尖快速刺入痣点皮肤2~3分许,迅速拔出,随即在挑刺处拔火罐,可见罐内吸出部分血液,留罐约10分钟。
针方明理
贺普仁教授治疗座疮的特点在于寻找背部痣点或反应点。痣点古代医家早有重视,《灵枢》曰:“无虚之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二虚相得乃客其形。”《黄帝内经》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卫气营血有关,并可借助经络的通内达外的生理特点,在体表的各部位上出现各种反应点,而挑痣点法正是利用了经络的这一生理功能,从治疗体表入手。通过挑刺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膈俞,进而调整相关脏器的生理功能,使五脏六腑之阴阳气血相互协调。加拔火罐可促使局部出血,达到经气通畅,营卫调和、祛瘀生新之目的。耳尖穴放血增强了消散邪热的功效。
按 语
本病患者应该经常用温水洗涤患处,禁止用手挤压痤疮,尤其是位于面部三角区域的,少食油腻辛辣食物及巧克力、烟酒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来源:本文选自《贺普仁针灸传心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贺普仁。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