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推荐一个纪录片——《本草中华》。
纪录片《本草中国》的升级版,有人评论说,这是药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和看《舌尖上的中国》一样,看《本草中华》时觉得祖国真的是地大物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而看《本草中华》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人在“吃”这件事情上从没输过谁,哪怕是“吃药”,看完以后好想“吃药”。
在菌菌的概念里,中医药一直都是一门晦涩难懂又枯燥无味的门类,和“好吃”“好看”基本是不搭边的。
《本草中华》却打破了这种偏见,居然拍了一部既好吃又好看还好用的纪录片。
去年,《本草中国》第一季播出。
设置了时间、年华、双面、境界、相遇、根脉、新生七大主题,向广大观众介绍了几十味中药,从它们的生长、采摘、成药、药性,以及和它们有关的传承人等各方面讲述了中国传统医药的博大精深。
这一次,《本草中华》仍然延续主题拍摄。
用相传、五味、步履、奇遇、功夫、容颜六个主题讲述了与本草有关的传说、故事、事迹和人。
《本草中华》不仅拍出了“舌尖”的美味体验,还拍出了一种武侠片的流畅感,随意给几个动态镜头感受一下。
有没有很好吃的感觉?
灵芝煮汤一下子能喝八大碗有没有!
有没有很厉害的样子?
少林寺的师傅朝锅中撒材料的动作是不是有太极宗师的派头!
大景别完全就是风光片既视感。
看完以后,分分钟想出去浪。为了紧随本草的生长节奏,还原每一味药材的真实成长,摄制组去到了自然深处,去到了每一味药生长的真实环境里才完成录制。
小景别则满屏都是“食欲”。
每一个食材,不,每一个药材在镜头里都像是被美颜拍过一样,好看极了,它们或清脆欲滴,或晶莹剔透,或鲜嫩多汁,总之就是看完以后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片子的那种,实力诠释什么叫“秀色可餐”。
真的好想抓一把枸杞啃几只天麻什么的。
我的妈呀,这确定是在拍药吗?你们一定是想骗菌菌吃药!我不信!
而《本草中华》的“好用”则表现在:
它既保留了拍摄主体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厚度,又使拍摄主体回归了生活。
看过的观众能从里面get到不错的实用技能。
整部纪录片旁白用的是“舌尖式”的文体,拍摄画面高清(全4K画质)又写意,使人听来看来顿感高大上,眼看它要上天了,镜头忽地一转又回到了地面回到了人群中。
比如,“容颜”一集紧密结合了人类生活,从当下流行和人们关注的“驻颜(美容)”话题入手,讲述了滋阴润燥的燕窝、除湿美白的茯苓、舒气活血的玫瑰如何助人保持好看的颜。
其中玫瑰一章节里,加入了普通情侣的爱情日常,既有深度又实用接地气,同时还能从情感的角度上打动人。
而比起之前《本草中国》的客观铺述,《本草中华》在艺术鉴赏性和立意上明显升了级。
世间万物,皆有其时。
《本草中国》里的人们会为了一味药去追逐一朵花盛开的时间而等上一天一夜;
而《本草中华》里的人们则会为了枸杞去建一座博物馆。
前者讲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后者诠释的则是人类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保护。
菌菌想,这个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会把如此重视一味药的采摘时间,也只有中国,会为一味药建立一座博物馆。
几百年前,李时珍以己之力编撰《本草纲目》。
这本书记录了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载入民间和外用药374种,1897种药物,附方11096则。今天,《本草中国》《本草中华》以团队之力踏遍中国20个多个省市区,完成了对中药材和中药人故事的探寻与记录,向世人展示中医药的价值与魅力。他们与李时珍相隔数百年,但传达的心思却是类似的。
这是回望,也是往前,这是传承,也是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的创作团队全部由85后组成。
他们以自己年轻时尚的视角诠释了并不流行的文明,当主流市场都在想着如何热闹,如何赚钱,如何哗众取宠时,他们却另辟蹊径,选择了这一个并不见得能迅速获益的题材。
令人欣慰的是,因为第一季的成功,本季的《本草中华》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不仅有一线卫视作为播出平台,且播出时间在晚上20点38分,这可是纪录片首次在黄金时段播出啊!厉害了我的本草!
最近几年,文化类型的电视项目比从前多了很多,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都紧紧地与国家的主流价值导向连接着,娱乐轻松的节目要看,价值深度的节目更要有,这才是我们的市场应有的健康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