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的前世今生

作者:健康卫视济宁新媒 2017-06-30阅读:3324次

放血疗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引流患者特定部位的血液,以达到疾病治疗效果的医学方法。与其它治疗相比,亦中亦西是其特殊之处,放血疗法在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的历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攻邪治病的放血疗法

在东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记载「刺小络之血脉」、「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认为刺络放血能够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攻邪最捷」。历代中医均凭此活血理气,外泄内蕴之热毒。

在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疾病是由体液失去平衡所致,放血和发汗、催吐一样,都是平衡体液的方法。古罗马名医盖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复杂的放血疗法,影响深远,以至于到了中世纪,放血已成为欧洲大陆包治百病、保健养生的常规疗法。

说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还得说是东方精细。

传统中医是通过针刺特定位置,放出少量暗红或乌黑色的「恶血」,「血变为止」,操作有相对严格的流程和标准,有一定技术门槛。

而古代西医却是切开血管敞开了放,病情越重,放得越多,真个是手起刀落、血流成河,场面极度血腥。因为操作简便,后来连主刀的重任也由医生、僧侣转交给理发师,「高端」一点的还曾动用过蚂蟥。

近代西方医学摈弃放血疗法

到了近代以后,东、西方差异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医继续固守前辈的金科玉律、云篆瑶章。而在西方,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学科的奠定与完善,「体液平衡」等放血疗法的理论根基被动摇,医生开始对所谓「理所当然」的万能疗法进行反思与检讨。

1799年,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简单的着凉感冒后,没有及时有效治疗,反被医生依据当时观点放掉至少一半的血容量,直至死亡。类似的临床教训大大增添了人们对放血疗法的质疑与不安。更多的具有科学思维的医生则把着眼点从个例扩展到群体。

19世纪初,苏格兰军医 Alexander Hamilton第一次采取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发现接受放血治疗的患病士兵组,其死亡人数远高于不放血组。同时代的法国医生 Pierre Louis历时 7年,通过对大量病人的临床观察,也得出放血疗法没有明确疗效的结论。理论的更新和实践的总结最终使放血疗法为主流医学所摈弃。

今天咱们还要放血吗?

今天,即使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放血疗法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被应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色病等极少数疾病的治疗。前者是因为骨髓异常增生,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抑制骨髓过度造血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放血减少过多的红细胞,但也已更多地采取单采红细胞放血而不是放全血。血色病则是因为铁代谢障碍,过多的铁被储存在体内导致组织器官病变,对于这样的病人,除了尽可能减少铁摄入量和使用铁螯合剂,通过直接静脉适度放血也是迅速改善病情的方法。

与基于科学理论和循证证据的现代医学相比,传统中医在放血治疗的观念上显得有些因循守旧、缺乏创新。阴阳、脉络、穴位这些概念固然无法走出国门、取信世人,更有部分中医尝试「西学东渐」,宣称放血「不仅只是放出瘀血或毒血那么简单,同时也是对血管壁的刺激,而血管壁上有丰富的神经,有些部位还分布内分泌细胞,因此刺激血管也有可能调节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这其实是想借西医之外衣来做自身的包装,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并不能自圆己说。

在历史上无数次治疗实践中,人们的确能看到放血疗法起到了改善某些症状的作用,但这需要排除疾病自愈、心理暗示等各种可能,其机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一味进行否认并不是科学的态度。

需要强调的是,「放血」毕竟是有创操作,存在诱发血栓、增加感染、失血过多等潜在风险。在缺乏必要监管的情况下,容易被一些「江湖游医」、非正规医疗机构盲目滥用。

曾有病例报道:某患者因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在某「名中医」处接受多次放血疗法,因为曲张静脉的压力在放血后会暂时缓解,当时症状自然减轻,但是血液循环会很快重新充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而多次的放血操作导致患者皮下炎症严重、粘连广泛,最终给手术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当下的科学认识体系里,中、西医学难以调和适应,但至少可以各据信众、并存发展。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的拥趸们更应该警惕那些打着中医旗号、实际败坏中医名声的伪中医,他们才是中医最危险的敌人。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