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处方中,甘草是常用的一味中药,因为它具有调和诸药的本领。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用以调和诸药,而且甘草本身是入脾经的,有健脾的效果。《伤寒论》中有个“炙甘草汤”,甘草就是最重要的君药,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甚至将甘草作为日常的代茶饮,用甘草沏茶喝。事实上,甘草不适于久服,特别是以下3种情况:
1、湿病
《汤液本草》中言:“甘者若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甘缓而壅气,非中满者所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讲:“凡因湿所致的呕恶、痰饮、水肿等,都不用甘草。”
2、急证
中医说的甘味药,大多性缓而善守,甘草就是甘味药之代表,这就决定了它在急证运用中的局限性。《伤寒论》治疗急症的“大承气汤”“大柴胡汤”之类,现在多用在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病的治疗上,都不用甘草。
3、肾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灵枢·五味》篇提出“肾病禁甘”。张仲景遵此意创制的“肾气丸”就不用甘草,后世医家据此衍生的“济生肾气丸”“右归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也都不用甘草。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含甘草甜素,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溜和排钾增加,所以,长期大量的使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症”。如果以为甘草可以健脾而每天代茶饮,很容易出现水肿等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