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了解中医,绕不开血气(气血)的概念,更绕不开阴阳的概念。
当然,现代也有一些实践学派,为药效是论,抛弃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个情况我们就保留意见。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血气,阴阳的概念。
这其实讲的是四个概念,四个事情:血、气、阴、阳;
人们经常把血气放在一起讨论,把阴阳放在一起讨论,阴阳不只是中医的概念,更是华夏文明所有学科之宗。
这样子是因为整体观,他们就是一对的。
我们初步感觉这四样事情是这样的,
其实是这样的,
血,血液,这是很直观的概念。
气,就相对复杂一些,但是不论什么复杂,知道血,就知道气。气也可以指气息,也可以指全身的气体,气机循环。
因为气是有很强的穿透性,无色无味,没有形状,按照现在的科学理论是不可量化,难以观测。
很长的历史时期,现代科学,只认血不认气。
在传统中医理论范畴,血气是一体的,血气相生,互化,互相依存。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虚则失血,气随血脱。
血如河水,而气就像河面上的风,甚至还有一阵阵的水气。所以,某些大师有看水流走向的理论,和中医血气理论是统一的。
人体里面有血液流动的地方有气,血液达不到的地方,也可以有气存在的。
气机是充盈着整个人体,深层剖析下去,人体有一个强大的气场,这是真实存在的气场,不同于鸡血课程的所谓的虚幻的气场。
那么观测这个气,除了中医把脉的手法以外,还有那些观测手段呢?
其实,很多,这个人容易累,动则气喘吁吁,就是气虚,呼吸很弱,有力无气,这些状况都有气虚的症状了。
一个人很少出现血虚气盛的状况,有也是短暂的。只要血虚的病症拖上一阵子,得不到及时治疗之后,这个人必然随着出现气虚的症状。
血虚导致气虚,从而血气两虚。
为什么会知道这些呢?
就离不开阴阳理论这个总纲了。
就气血这个整体而论,血属于阴,有形;气属于阳,无形;
那么经常有人说,我这个气血,是不是就等于阳虚;我这个血虚,是不是就等于阴虚?
不等于!
但是,他们也不是没关系,是一种从属包含的关系,还是看图比较直观:
血,气,是阴阳这个大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而已,数学不好,还是要去学习一下集合的概念再说。
血中还有阴阳,血之阳,血之阴,可以这样理解,静脉属于血之阴,动脉属于血之阳。
还有流动在六腑中的血液可以归为血之阳,流动在五脏中的血液可以归为血之阴。
气中也有阴阳,有阳气,有阴气。
阴阳是一个层层的概率,任何事物中都有阴阳。
血气是一个横向的概念,而阴阳是一个纵向的概念。
从一个例子展开说人体的阴阳,
比如,经常说到脾阴,脾阳,
这个脾阴,就不只是脾之血,还有脾液体,脾脏的这个有形之体,都属于脾阴的范畴;
那么脾阳,还是建立在脾阴的概念上来理解,脾的气机,脾的运化功能,驱动力,生物电,经络功能,等等都属于脾阳的范畴。
阴阳就是有无的研究,有形之物好研究,从有形到无形,有无相生互根,互为镜子,知一则知二,《道德经》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